董克用:以养老金融的“产品思维”匹配银发经济需求
人口老龄化加剧,推动银发经济需求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不仅主要的发达国家都经历着人口老龄化,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老龄化进程也呈现加速态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结构呈现出几大明确趋势:人口总量增长放缓、新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老龄人口占比明显增长。预计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已得到了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强调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意见》中指出,“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一方面要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各地发挥具有特色的老龄产业;另一方面要发展适老产业,满足老年人的各类需要和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在整体经济需求结构中予以体现,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将逐渐凸显。银发经济正是说明了这一现象:由于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具有养老特色的产业需求增加,例如老年人在医疗照护、文教娱乐、康养旅游等领域的客观需求,未来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要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金融支持,要充分释放银发消费的需求,离不开充足的养老金水平,养老金融产品正是一种帮助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养老金融产品为个人提供了以养老为目标的专用投资渠道,为投资者设计专门的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方案,同时也通过产品服务提供专业的投顾咨询和投资者教育。另一方面,养老金融产品能够为养老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更多更好的养老项目落地发展。
 
养老金体系不平衡不充分,面临挑战
 
为了保障国民的老年收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三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包括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及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其中,一支柱覆盖面最广,二支柱次之但覆盖范围有限,三支柱仍处于小范围试点探索阶段。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已实现制度的全覆盖,截至2021年7月,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已超过10亿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69亿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47亿人。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受托管理了基本养老保险的部分结余基金并负责投资运营,近年来其资产规模快速积累,取得了较好的发展,2020年末,基本养老保险投资运营的基金资产总额已达到1.40万亿元。
 
当前以现收现付为主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已经显现出了一定压力,剔除财政补贴情况,许多地区已出现年度收不抵支的情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继续加剧,未来基金收支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基本养老保险难以负担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带来的基金支出压力,仅凭第一支柱难以长期为养老提供充足的保障,必须采取改革措施来维持制度的可持续性。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由各类用人单位为其员工建立的职业养老金计划。企业年金政策始于2004年,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截至2020年末,已有10.5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2718万人,年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2.25万亿元。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为其员工建立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已积累了基金规模1.29万亿元。当前第二支柱养老金的主要问题在于覆盖人数相当有限,特别是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相比。同时,每年新增企业数量及员工数量的增长缓慢,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限制较多,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难以达到建立年金计划的门槛,另一方面是企业年金对员工的激励有限,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灵活就业人员由于没有固定雇主,也无法建立企业年金计划。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目前处于试点阶段,2018年开始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进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截至2020年末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19家保险公司出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26亿元,参与人数4.88万人。试点推出后,受到个税政策调整的影响,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未及预期,并且试点产品单一,对居民的吸引力有限。我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尚处于探索阶段,推行时间较短,地区有限,目前的规模难以与第一、第二支柱相提并论。这次试点是完善我国多支柱养老金制度的重要尝试,有效地推广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理念,也为未来推进个人养老金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国的三支柱养老金的整体规模占GDP的总比重尚未超过10%,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且与第一支柱相比,二三支柱的占比非常有限,居民老年生活仍高度依赖第一支柱。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现收现付制养老金难以独自应对老龄化的挑战,在推进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亟需发展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积累型养老金,多渠道提升居民老年财富储备,利用资本市场来为居民积累更充足的老年收入。
 

 
政策支持引导,养老金融产品蓬勃发展
 
养老金具有长期性的特点,也具有保值增值的需求,将养老金投资于资本市场是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近年来,得益于政策利好与需求增长的共同驱动,养老金投资运营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养老金融产品也蓬勃发展。从我国三支柱养老金体系来看,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完成了所有省份启动基金委托投资的工作,目前已到账金额达1.05万亿元。同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也有超过20个省份启动基金委托投资。第二支柱方面,年金基金投资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了香港市场和一系列金融产品;权益类资产的投资上线提高至40%,并放宽了信托产品发行主体的限制,对年金投资行为进一步规范。2020年全国企业年金建立投资组合数4633个,组合数量持续增加;年度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10.31%,创2008年以来新高。随着我国养老金体系的不断完善,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养老金规模持续扩大,不仅有利于其长期保值增值,也将促进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
 
2020年我国已有总规模超过1.52万亿元的养老金产品投入市场运营,随着职业年金投资运营,养老金产品数量和规模都在持续增长,并且年金的产品化率也不断提升。在良好的市场行情助力下,养老金产品整体收益率创近5年新高。2020年良好的市场行情推动收益率再创新高,养老金产品整体收益率达到9.27%,其中股票型产品业绩创历史新高。
 
除养老金体系外,各类金融机构也提供了种类丰富的以养老为目标的金融产品,包括养老理财产品、养老目标基金、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市场参与热情高涨,发展势头强劲。
 
 
(林佳钰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