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洋:资管新规下金融科技应用实例与畅想
提升金融机构业务效率

 

为了满足资管新规实现净值化管理产品的要求,各家金融机构都在不断增大金融科技实践力度,采用金融科技来推动全面数字化经营,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数据高价值转化和数据赋能投资能力。金融科技被广泛应用于推动投研体系、风控管理、运营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创新,用以改善包括产品营销、投资决策及风控管理等业务的效率。

 

以鹏华基金为例,其金融科技部规划和确定了投研、销售和运营三个业务数字化能力中心,推动实施“数据+流程+系统”三位一体数据治理方案,以实现系统互通和数据互联。其中,投研数字化能力中心通过汇总金融、政策、资讯等海量数据,建设大规模通用金融模型库并运行在高性能运算平台,实现了对信用风险分析和辅助投资决策能力的全面提高,也使得实时高效的交易风险分析和控制能力成为可能。鹏华基金还在探索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据治理,通过消除信息孤岛和减少数据冗余,提高各业务部门协同办公和运营管理的效率,改善产品设计流程,并帮助实现“千人千面”和“精准营销”。

 

截至2021年底,中国债券市场余额约130万亿元,其中信用债超过40万亿元。资管新规中打破刚兑的要求使得对信用债券的精细信用分析能力更为重要。如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正式发布智慧型平台:债券生态一体化平台(Know Your Zhai,KYZ),为行业投资风险管理决策赋能。此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增加了信用主体的覆盖率,提高了信用分析师的信息收集效率,并通过建立一个多达1000个因子体系的风险预算模型,对市场上纷繁复杂的各类信用债债券的定价和风险进行准确评价,从而实现对信用债券投资组合的精细化管理和信用风险的前瞻性预判。

 

资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实现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和资管业务表外化,于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运而生成为银行资管业务的主要载体。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都在逐渐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应用在金融投顾业务,提升规模化获客水平、降低获客边际成本。同时以客户为中心,在充分了解客户的收益需求以及风险承受度的情况下,为客户匹配提供最合适的投资产品,为客户真正创造投资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分别在2021年9月1日和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生效。在对金融机构使用个人用户数据和保证安全使用数据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下,资产管理业务的营销模式和零售业务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根据2021年北京市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公告显示,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帮助商业银行开发基于联邦技术的强监管营销模式的探索。此模式在不泄露银行客户隐私和保密底层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加密机制,在多个商业银行共同参与的系统内建立一个共有预测模型,从而依然可以获取较高精度的营销推荐模型。

 

 

增强监管机构监管能力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保证资管新规的确实落实,让资管业务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以信息披露、防欺诈为核心,重点监管金融机构的合规操作、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受托人义务,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作为科技与金融监管深度融合的产物,监管科技开始逐渐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关注和重视,并不断被扩展实际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强调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探索建立创新产品纠偏和暂停机制”。借力监管科技,提升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水平、增强金融机构合规能力,成为我国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创新、构筑金融新生态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接下来将介绍一系列将金融科技各种技术应用在防范多种类型金融风险的实例。

 

联盟链区块链由于具有点对点、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作为重要信息的载体,天然地可以应用在有效信息披露、防欺诈等信用分析领域。中国证监会2021年在北京地区率先启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在第一批试点项目中,中国证券业协会与银河证券等证券公司一起搭建一个基于联盟链区块链和隐私保护技术的行业风险数据共享平台,目标之一就是解决证券公司之间的数据信息孤岛问题。探索数据关联、整合和聚合的有效途径,以扩大监管的数据来源,补充监管的社会管理和行业管理,提高信用信息利用率,从而降低整个证券系统的整体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对于企业和公司的大数据合规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物流、交易、现金流、财务数据等信息)和人工智能征信模型已经被广泛地用来预测企业违约风险以及控制信贷风险。中国平安集团联合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2021年“第60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会员大会”上指出,大数据技术在金融监管中的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监管的模式。以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设施为例,通过将各地客户、金融机构、银行、物流公司、港口通过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了一站式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便利的服务,还提升了该类业务的监管效率,“平台通过AI模型对交易进行监控,免除了点对点、手工式的数据搜集与零散的监管模式,改变了监管与市场的生态”。

 

根据《2021年中国监管科技发展报告》介绍,中国建设银行与建信金融科技结合反欺诈等业务场景需求,联合开发、建设信盟链:一个风险信息协同共享平台。以区块链技术为信任基础,融合多方安全计算等前沿技术,打造了具备去中心化、符合严格的隐私保护标准、可以低成本快速接入等优势的共享平台,包括可信共享、分布式查询、协同分析及穿透式监管等核心业务功能,提供面向多层次业务场景、多类型机构的风险数据共享服务,更加便利地将金融和非金融机构连接起来,形成风险共治联盟,发挥信息共享的风险联防联控效果。

 

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打造的“上证链”云链一体化平台是一个金融监管机构推进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强化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的典型样例。中泰证券基于“上证链”打造了“信创区块链SAAS中台”,此中台使得金融监管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非常容易形成并参与资管行业联盟链。在此联盟链中,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很方便地将合规业务流程形成证据链并将证据链特征值上传到“上证链”作为永久存证。而金融监管机构只需要成为联盟链上的其中任意一个节点,就可以非常快速有效地追溯每一笔业务的历史痕迹,并实时监控不同资产管理机构之间业务关联关系。当资产管理机构因为合同履行产生矛盾、投诉甚至诉讼的时候,区块链上的证据链特征值将有助于金融监管机构和法律机构掌握真实证据、理清事实、解决纠纷。

 

……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