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使AI成为构建更具包容性、韧性和可持续性的金融生态的基石

金融的本质始终是服务实体经济、管理风险与优化资源配置。AI不应仅是技术工具,更应成为赋能金融本质的重要助力。在推动技术创新之际,我们必须始终关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人文关怀的平衡,防止技术滥用与伦理失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向善,使AI成为构建更具包容性、韧性和可持续性的金融生态的基石。


本期《北大金融评论》聚焦“金融未来式:AI创新与治理”。本文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特聘教授、《北大金融评论》总编辑巴曙松为《北大金融评论》第25期撰写的卷首语


本文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25期。


历史地看,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重写金融的“语法”。从电报催生跨境结算,到互联网重塑交易与支付,AI特别是生成式AI的跨越式发展,正将金融的时态切换到未来式——它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想象,而是将未来能力嵌入当下的流程、产品与治理之中。无论是智能投顾、风险控制,还是高频交易与金融安全,AI已全面融入金融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成为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从原来在起步阶段提质增效的辅助工具,演变为驱动业务模式深刻变革的核心引擎。在资产管理领域,AI驱动的量化策略与智能投顾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和理性处理海量信息,捕捉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在风险控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信用评估与反欺诈模型大幅提升了识别精度与覆盖范围,为普惠金融的深化奠定技术基础;在运营层面,智能流程自动化与自然语言处理正在将从业者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向更具创造性与战略性的工作。可以说,AI正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资本、劳动、数据深度融合,催生新的服务形态、组织模式与价值创造方式,推动行业实现效率、精度与可能性的范式升级。

然而,AI与金融的深度融合也伴生诸多新型风险与治理挑战。算法黑箱可能导致决策不可解释;数据隐私泄露与滥用风险日益突出;模型偏差可能加剧社会不公与金融排斥;而AI系统间的共振效应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此外,人工智能在跨境金融活动中的合规性与监管协调,以及可能引发的监管套利,也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的新课题。

面对这场结构性变革,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简单否定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也不能放任自流陷入盲目乐观,而应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构建敏捷稳健、逻辑一致的治理框架。首先,应强调“负责任的AI”理念,通过可解释算法、数据治理机制与伦理审查提升AI应用的透明度与公平性。其次,监管科技(RegTech)需与AI发展同步演进,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避免新旧金融体系的监管逻辑不一致,探索以“监管沙盒”为代表的适应性监管机制,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更为重要的是,应加强国际共识与多边协作,共同制定AI金融的国际标准与规则,防范监管套利与市场分割。

金融的本质始终是服务实体经济、管理风险与优化资源配置。AI不应仅是技术工具,更应成为赋能金融本质的重要助力。在推动技术创新之际,我们必须始终关注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人文关怀的平衡,防止技术滥用与伦理失范。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向善,使AI成为构建更具包容性、韧性和可持续性的金融生态的基石。

《北大金融评论》第25期目录


卷首语

使AI成为构建更具包容性、韧性和可持续性的金融生态的基石 | 巴曙松


封面

封面故事

全栈AI在金融风控场景的创新与实践 | 樊文飞

智能投顾的AI进化论 | 阚睿

AI如何与时俱进地赋能策略研究? | 陈凯畅 王开

AI投顾的范式革命 | 陈文彬

AI投研的边界与可能 | 崔予淳

AI进化与资管投研的新突破 | 朱伟豪 连荣忠 牛志遥

人工智能技术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挑战及应对思考 | 田轩 李尚颖

人工智能对金融市场摩擦的双重影响与治理启示 | 唐岳华

厘清大模型金融应用路径与治理重点 | 杨涛

大模型时代的银行风控算法风险治理 | 陈洁 窦红庆 史朝煜 李德辉 王俊来

生成式AI在金融交易中的应用、风险与监管建议 | 秦弘谦

不确定性的挑战下,AI能否给出确定性的答案? | 乔恩·丹尼尔森

AI的 “管得住”和“管不住” | 薛兆丰

比起AI带来的挑战,更让我担忧的是政治意愿的缺失 | 埃莱娜·兰德莫尔

从交互的革命到与革命交互——AI 塑造普惠金融新范式 | 许慎 王斌

AI金融的效率幻觉风险与治理路径 | 魏玉君

人工智能与风险管理的未来 | 陈剑


排名

2025上半年北大汇丰·银行理财公司竞争力TOP 10


理论

国际前沿研究


宏观

数字赋能下的收储调控化解房地产风险 | 冯科


发展之路

新型储能发展中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接力路径 | 邱慈观 李小千


前沿

匿名与监管的平衡术:稳定币背后的技术探索 | 陈钟


解读

构建科技金融新型举国体制的创投解法 | 贲圣林 周东

美国《稳定币法案》——传统金融的特洛伊马 | 柯映红

大型银行分红比例仍有提升空间 | 王剑 陈俊良 余丹红

“大男孩协议”在我国债券市场的借鉴与运用 | 周沅帆


随笔

公园和牛肉粉的校园选择题 | 唐克扬

内容电商助推下的潮玩产业与情绪经济 | 邓若珩 张坤 孟婧


品读

为何官僚主义会摧毁企业 | 杰米. 戴蒙 吴卫军 刘乐君

新书压卷



《北大金融评论》第25期已经上架

订阅全年刊或三年刊

享独家优惠

扫码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