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向阳: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行业“二次转型”之路

近年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同时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我国大资管行业已经走过了10多年高速发展之路,管理规模快速扩张至150万亿大关,整个行业步入了追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尤其是面对国外资本市场剧烈动荡,国内“低利率、低利差、资产荒”的市场环境,居民风险偏好快速下降,这些因素都给资管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


工银理财党委副书记、总裁高向阳在《北大金融评论》发文表示,必须紧紧抓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继续发挥理财公司责任担当,聚焦主业、做精专业,以合规稳健经营为底线,以投研专业能力为依托,以多元化产品体系为载体,以优化创新服务为驱动,才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回报,为我国金融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24期。


2018年,随着资管新规的正式发布,银行理财行业开启了全面“净值化转型”的崭新阶段,过去六年来,作为“净值化”下新兴的资管机构,理财行业经历了公司化、净值化和市场化的“一次转型”,不断在资管生态和客户需求中寻求新定位,在长期摸索实践中,逐步明确了“稳健低波”的核心定位,确立了“为民理财”的初心使命,这既是理财区别于其他资管产品的不变底色,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虽然在起步和转型阶段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尤其是直面了市场波动、净值回撤甚至阶段性“客户赎回潮”,但在监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依靠“苦练内功”和“战略转型”,银行理财深入落实资管新规精神,以规范带转型,以转型促发展,实现了回归本源、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良好改革效果,圆满完成了公司化、净值化的“一次转型”,应对市场波动的韧性得到显著提升,最新管理规模突破30万亿大关。


着眼当下,资管行业面临着“低利率、低利差、资产荒”等复杂市场环境,经常处于“好募不好管、好管不好募”的状态,开启从理财公司向专业化资管机构“二次转型”的新篇章势在必行,而随着统一监管、分级分类等政策持续推进,行业差异化良性竞争生态有效夯实,银行理财也必将迎来市场规模稳健增长、竞争格局全面重塑的高质量发展新纪元。


“低利率”环境下的国际经验借鉴


经过200多年发展,国际资管行业已经进入成熟稳定期,行业内部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格局,全球资管行业最新规模接近120万亿美元,行业发展呈现出两大鲜明特征:一是行业格局加速分化,“大而全”的大型综合性资管机构和“小而美”的精品资管机构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且头部效应愈加明显,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二是产品和策略更加丰富,被动型和另类型产品规模显著增长,“销售和服务”所带来的价值日益突出,渠道实力、品牌形象、服务质量等因素在资管公司扩大管理资产规模、提高盈利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必须紧紧抓住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继续发挥理财公司责任担当,聚焦主业、做精专业,以合规稳健经营为底线,以投研专业能力为依托,以多元化产品体系为载体,以优化创新服务为驱动,才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回报,为我国金融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望下一个五年,“低利率、资产荒”环境可能长期持续,从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低利率是有利的。从历史和国际经验来看,全球也只有个别大型成熟的发达经济体在平稳发展期才有能力保持相对比较稳定的低利率。在管理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管机构也积累了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跨越周期起伏波动的丰富经验。近几十年内,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都曾经历过低利率周期,海外居民资产配置偏好变化以及对资管产品的影响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是除美国以外普遍长期处于“低利率”周期,居民风险偏好显著降低,资产配置呈现出投资避险和收益增厚的双重特征,并随着市场形势变化在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出现明显切换,比如中国台湾居民的保险及退休基金配置占比从2000年的9.6%大幅提高至目前的28.7%。

二是居民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行为的变化对资管产品的规模和结构造成显著影响,纯债类产品的规模占比下降,被动指数型产品占比大幅提升,特别是日本中长期债券型基金几近消失(从1999年的17.7万亿日元下降至2023年的4880亿日元),且基本全部转向货币储备基金。

三是海外资管机构普遍通过出海和布局多层次、多元化的产品条线来应对客户需求变化,并以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作为战略支撑,不断扩大养老金、机构资金、政府资金规模,积极培育专业投顾机构引导个人投资者开展长期投资。由于“低利率”的形成原因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美国和日本居民财富再配置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日本“低利率”源自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且“低利率”持续时间长,除债券外的其他广谱资产收益也长期偏低,日本居民风险偏好受到很大影响,选择减持债券、股票,同时增持基金以获取海外资产投资收益,日本资管市场出现了国内产品规模大幅萎缩、大量资管产品底层资产转向海外的局面。美国“低利率”源自金融危机短期冲击以及美联储大幅宽松政策,利率处于绝对低位的持续时间较短,美国居民的风险偏好能够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短暂借助现金和债券资产进行避险后,美国居民的股票配置比例快速修复并持续提高,美国资管市场长期发展态势更加平稳。


“二次转型”要聚焦四大新趋势


总结借鉴海外资产管理行业应对“低利率”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周期规律,银行理财行业应当重点聚焦四个方面推动“二次转型”,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一是以养老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银行理财向“长期化”战略转型。长期资金是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重要基石。2023年以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养老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之一,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多次提及资本市场时,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新“国九条”以及资本市场“1+N”等系列政策文件,这些都为理财行业有效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和实现向中长期限战略转型提供了机遇、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银行理财行业应当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引入长期限资金,并以创新方式投向国家战略导向的科创等领域,充分发挥理财业务牌照优势,既满足理财客户多层次、高品质金融服务需求,又以多元化的方式参与我国多层次资产市场建设。


······

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24期

订阅全年刊或三年刊

享独家优惠

扫码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