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正宇:香港金融——在全球经贸治理转型中探寻新动能

在全球经贸治理变局中,中国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制度优势、稳定的金融环境和创新的市场改革,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韧性和活力。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不仅是全球资金的“安全避风港”,更是联系内地与全球的“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北大金融评论》发文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将从三方面入手推动发展,包括:延展金融价值链;开拓金融新领域;对接国家新发展,让香港更充分发挥联系全球资本、促进跨境合作的“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作用。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24期。


当前,全球经贸环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对贸易伙伴施加所谓“对等关税”并不断调整税率,扰乱了全球贸易秩序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大幅增加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在这一背景下,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凭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韧性和适应力。特区政府将从三方面入手推动发展,包括:延展金融价值链;开拓金融新领域;对接国家新发展,让香港更充分发挥联系全球资本、促进跨境合作的“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作用。


延展金融价值链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美国朝令夕改的关税政策为全球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巨大不确定性,股票市场尤其波动。即便如此,香港金融价值链中的交易及融资市场展现了高度韧力和稳定性,港股交投保持畅旺。今年以来,本港新股集资额超过1,07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七倍。当中包括宁德时代作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型的首次发行活动,及香港市场迄今为止首次公开招股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科技企业,令人振奋。股票交易方面,今年首六个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亦超过2,400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18%,证券市场继续赢得投资者的坚定信心


证监会与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透过“科企专线”,港交所将安排专设团队尽早与潜在申请人沟通,为有关企业的上市申请准备工作提供协助。在有关企业更好准备下,希望可令他们的申请过程更顺畅,便利更多不同科技企业来港上市


此外,针对美国的特定威胁,例如迫使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退市,港交所和证监会已根据特区政府的指示做好准备,便利有意回流的中概股来港上市。事实上,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一直有回流香港市场的意向。配合相关需求,港交所近年推出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包括针对“中概股”和其他海外发行人的融资需求对有关上市机制作出了全面检讨,以进一步便利“中概股”在港上市。目前已建立便利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在港进行双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监管框架。自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33家“中概股”发行人回流本港,其总市值占所有于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的约77%


香港不仅拥有成熟的证券市场,债券市场亦发展蓬勃,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为进一步发展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证监会和金管局已成立专组制订路线图,涵盖发展一级及二级债券和货币市场,以及提升基础设施。此外,政府将研究数码债券发行及交易的法律和监管体系,探讨优化措施,推动香港债券市场采用代币化技术。在香港的金融价值链中,资产及财富管理市场亦是我们的发展重点。其中,在构建家族办公室生态圈方面,我们积极支持家族办公室来港落户,除举办“裕泽香江”高峰论坛及成立香港财富传承学院以支持业界交流协作及知识分享外,与彭博合作的“香港家办汇”数字知识中心亦已于今年3月推出,向家族办公室提供与生态圈建设、行业知识、科技支持和慈善倡议相关的最新信息。另一方面,“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成功吸引更多资产拥有人在香港落户发展,已累计接获超过1,500宗申请,预计带来超过460亿元的投资。考虑到业界意见,我们于今年3月1日起为计划推出优化措施,例如让申请人透过全资拥有的合资格私人公司进行投资,与家族办公室的税务宽减制度产生协同效应。推行优化措施后,申请数字录得明显增幅,反映出申请人及市场对新计划的信心日益增强


开拓金融新领域


亚洲首只追踪沙特阿拉伯市场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于2023年11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之后在2024年7月通过内地与香港ETF互挂安排,以联接基金形式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在2024年10月,两只追踪港股的ETF 亦在沙特交易所以联接基金方式上市,有助吸纳当地资金配置港股,也标志着两地实现双向资金融通。截至今年4月底,相关沙特联接基金合计市值超过136亿元。为便利更多优质企业来港融资,港交所分别在2023年和2024年将沙特交易所、印尼证券交易所、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和迪拜金融市场纳入其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并刚在今年3月新增泰国证券交易所,让在相关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可在香港申请第二上市


除了做大做强现有业务外,香港正在以建设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为切入点,发展国际黄金、有色金属等市场。香港黄金进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现今地缘政治复杂,突显香港安全和稳定环境的优势,吸引投资者在香港进行黄金仓储,推动黄金交易、清算和交割。相关部门已经成立专责工作小组,将在今年内就建立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制订具体方案。另一方面,港交所旗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今年1月将香港纳入其许可交付地点,并开始接受仓库营运商申请成为认可仓库,目前已宣布批准七个认可仓库在香港设立。


数字资产是我们另一重点发展领域。立法会早前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以在香港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完善对数字资产活动在香港的监管框架,以保持金融稳定,同时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条例实施后,任何人如在业务过程中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或在香港或以外发行宣称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币稳定币,必须申领牌照。相关发行人须符合储备资产管理及赎回等方面的规定,包括妥善分隔客户资产、维持健全的稳定机制,以及须在合理条件下按面额处理稳定币持有人的赎回要求。随着香港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及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落实,政府亦已就数字资产交易服务提供商及数字资产托管服务提供商的发牌机制展开咨询。我们亦发表了第二份发展数字资产政策宣言,从优化法律与监管、扩展代币化产品种类、推进应用场景及跨界别合作,及人才与合作伙伴发展四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发展与创新。


对接国家新发展


除了推动香港市场的持续发展和提升效率,凭借背靠内地的优势,特区政府亦积极联同金融监管机构继续致力与内地相关部委紧密协调配合,深化与内地市场的连接,支持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融合蓬勃发展,对接国家新发展。这有助内地投资者通过香港作环球多元资产配置,亦有助国际投资者更深度参与内地市场,分享国家经济发展成果。其中,“沪深股通”已经成为连接两地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并促进内地与国际投资者的资金自由流动。“沪深股通”每日平均交易额从2014年推出时的约60亿元人民币,上升至2025年首五个月的平均超过1,760亿元人民币,升幅逾29倍,占沪深证券市场总交易量约6%。在“港股通”方面,每日交易额从2014年推出时的约9亿港元,上升至2025年首五个月平均超过1,089亿港元,升幅达120倍,占香港证券市场总交易量约22%


去年是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继去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五项推进两地资本市场深化合作措施及5 月落实优化“互换通”机制后,金管局联同中国人民银行于今年1月宣布一系列深化香港和内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新措施,包括:“债券通”南向通已于今年1月起延长基础设施联网下的结算时间及支持基础设施开展多币种债券结算;以“债券通”北向通债券作为抵押品的离岸人民币回购业务在2月顺利落地;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于2月28日正式启动,支持银行向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香港场外结算公司由3月21日起接受境外投资者使用“债券通”持仓中的在岸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所有衍生品交易的履约抵押品。这些举措都进一步强化了香港作为联通内地和海外资本市场的角色。


······

《北大金融评论》第24期已上架

现在征订全年刊和三年刊

即享超值优惠

快扫码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