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龙:世界经济博弈——秩序主导权与结构性矛盾的较量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科技发展令美国得以领先全球,制造业进一步在美国本土式微消失,而中国“世界工厂”继续订单接不停的同时,也占据了全球大比例的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进入科技竞争跑道。在最近的十年,中国以惊人速度,形成追赶甚至有机会超越美国的态势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尚海龙在《北大金融评论》发文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博弈的本质是,全球化红利分配失衡背景下,守成的美国与崛起的中国围绕秩序制定权、产业链控制权与货币主导权的较量。美国通过单边加征关税、技术封锁和供应链重构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产业升级,重塑全球的经济规则。中国在这场与美国霸权的博弈中,依靠的是发挥制度优势,精准反制布局和认清对手短板。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24期。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当下全世界却正处于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战”中——美国总统特朗普挑动全球“对等关税”风暴,延伸到企图改变全球贸易和金融发展秩序的经济博弈。


这场“美国霸权”VS“国际公理”的博弈中,美国主打最大对手是中国。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生产力,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当代高端科技发展的强势力量,正迅猛而全方位地提升其国际地位和声誉。

当前全球经济博弈的本质是,全球化红利分配失衡背景下,守成的美国与崛起的中国围绕秩序制定权、产业链控制权与货币主导权的较量。美国通过单边加征关税、技术封锁和供应链重构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产业升级,重塑全球的经济规则。中国在这场与美国霸权的博弈中,该如何战略性突围破局?在我看来,依靠的是发挥制度优势,精准反制布局和认清对手短板。


发挥制度优势,把握机会,弯道超车


特朗普的“动员令”,即所谓的“美国优先”,实际上是力保美国的金融霸权、贸易霸权、政治霸权和军事霸权,企图透过为自己量身定造的单边主义游戏规则,保持主导全球经济、金融、科技、军事、政治的强权局面。这与以和平、平等和互利为核心价值的国际公理南辕北辙,也不容于全球一体化多边经济


如果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看,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扭曲全球分工,违背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则,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美国国内诸多学者和媒体都不约而同提出,没有人强迫美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和开设工厂,中国相对低成本的生产力,让美国企业大赚特赚,这原先是吸引美国的诱因,如今变成了“中国强迫美国人买便宜货”的“罪恶”。特朗普完全违反了亚当·史密斯的自由贸易经济理论原则。


美国曾是全球一体化和多边规则的发起者,如今转而成为破坏者,不惜削弱、牺牲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为求“美国优先”。美国不再着重制造业,转而集中发展高端科技工业,大致是从20年前克林顿任期开始的。当时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接过了制造业的担子和机遇,逐步形成了“世界工厂”,短短二十年便拥有了全球最庞大的生产力,取代了美国/西方制造业的产业链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科技发展令美国得以领先全球,制造业进一步在美国本土式微消失,而中国“世界工厂”继续订单接不停的同时,也占据了全球大比例的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进入科技竞争跑道。在最近的十年,中国以惊人速度,形成追赶甚至有机会超越美国的态势


瑞士权威管理创新学教授马克·格里文(Mark Greeven)认为,中国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甚至开始超越美国,未来趋势极可能变成美国追赶中国,他指出中美发展创科的根本分别是:美国始终依靠传统路径-大学研究-专利体系-风险基金融资-生成产业;而中国不仅在同一路径的专利论文数量领先全球,还让大规模应用和市场驱动创新直接挂钩,迅速将创新科技如AI等,应用于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电子商务、金融、物流和制造业,以惊人的速度创造经济价值。

最新公布的全球大学AI科研成就排名(Nature Index Supplements 2024AI),美国依然是包揽前列,中国排名在一流之末,但所有的评论焦点,都不在前列的美国,而在于中国未来的潜力和速度。

“举国体制”是造就目前优势的结构性因素。在我们的词汇中,“举国体制”含义正面,意味着集中力量办大事。而对于美国及西方而言,由于不同于他们的制度和价值观,“举国体制”却引申出很多的负面攻击。然而,大学者周有光曾说过,文化会有差异,但文明并没有边界。专利是基于保障产权利益,文明则应由全人类共享。


精准反制策略,多边布局配合,得道多助


不久前,中美双方在瑞士的关税会谈中,达成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将关税税率大幅降低。但其前因后果,充分体现了中国的“精准反制”。先前中国毫不示弱地以125%反制特朗普的145%,铺垫了到会谈时候的“平起平坐”和“奉陪到底”。中国精准反制和瑞士会谈的结果,设定了特朗普大幅“降价”的样板先例,其对全球其他国家即将与美国进行的关税谈判,有不言而喻的示范和参照作用


特朗普的单边主义与中国坚持的多边主义,最大分别在于,前者立足于要别国乃至全球为美国一己的经济利益买单,而后者则将自身利益与多边体系的规则和利益深度绑定。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一贯坚定地倡议维护国际公理,巩固和改善多边规则,行使了充分的话语权。比如积极扮演WTO改革的引领角色:中国联合欧盟推动“多方临时上诉仲裁安排(MPIA)”,修复争端解决机制,并主导《渔业补贴协定》等新规则谈判。


中国早在特朗普第一次任总统时,就已经有机会洞察先机和研究策略,包括逐步开拓新兴市场,调整贸易比例,转移生产链和供应链等。为此,已经和正在致力于区域合作网络的构建扩展,并且早就采取了市场分散化的策略。比如,通过RCEP深化亚太供应链整合,与东盟国家贸易额已经超过6万亿元,逐步形成了一旦“美中脱钩”的缓冲带。同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基建投资也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而推动人民币结算占比也提升至18%。


除此以外,中国已分别与韩国、日本、俄罗斯、中东和拉丁美洲国家订立经济协定,扩展市场和增加贸易额,直接或间接减弱了别国和中国本身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而市场分散化策略方面,珠三角外贸企业将北美市场收入占比从45%降至30%,重心转向欧洲、东南亚及拉丁美洲;宁德时代在墨西哥建厂规避关税,通过“产地多元化”维持竞争力。打开中国的外交记事本可以看到,我们官方一贯的言行,都是建基于和平、平等、互利的基调,成为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雄辩实证。外交政策体现的是全方位的积极进取,言必信,行必果,其成果全球公认。


认清对手短板,针对结构性矛盾,反守为攻


特朗普政府执意挑起世界经济博弈,实际上自身存有四大短板。

······

《北大金融评论》第24期已上架


现在征订全年刊和三年刊

即享超值优惠

快扫码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