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景飞 姚佳蕙:解码A股上市公司出海并购战略

在资本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的当下,出海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抓手。2019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出海并购数量逐年递减,但2024年有所反弹。2019年并购数量为234笔,此后逐年下降,2024年出海并购数量回升至149笔,同比增长46.08%。这似乎与中国近几年的出海浪潮有所背离。但事实上,出海并购仅是企业出海的手段之一。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巫景飞与上海大学2025级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姚佳蕙共同在《北大金融评论》撰文深入解码20192024A股上市公司出海并购数据,试图揭开中国顶流企业出海并购面纱。文章表示,海外直接投资正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出海的重要手段。并购出海和直接投资出海,各有其道。并购出海,犹如在海外“借船出海”,快速获取资源和技术;直接投资出海,则是在海外“造船出海”。企业应灵活运用,双管齐下。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23期。

在全球经济的蓝海,中国企业正扬起“出海”的风帆。自2015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这股浪潮越发汹涌。在资本市场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的当下,出海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抓手。


想象一下,一家资源型企业,通过并购非洲的优质矿产项目,瞬间拥有了更丰富的战略资源储备,就像在资源的“棋盘”上多出了几个关键“棋子”,进可攻,退可守。再看那些制造业企业,借着收购海外品牌和技术,直接敲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就像拿到了一把通往全球市场的“金钥匙”。这些案例背后,是中国上市公司在全球舞台上越来越活跃的身影。


那么,这些企业究竟在出海并购的道路上走了多远?它们偏好哪些行业和地域?不同并购类型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和趋势?带着这些问题,本文深入解码了2019—2024年A股上市公司出海并购数据,试图揭开中国顶流企业出海并购面纱,为未来远航提供一份“航海图”,助力企业在复杂的全球市场中稳步前行。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法,对中国上市公司出海并购行为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自Wind和CSMAR数据库,时间范围为2019至2024年。文中所指出海并购依据Wind定义,是指以获取国际市场的资源、技术、市场份额或品牌影响力为目的,通过重组、收购或合并等方式,在海外开展的投资活动。其中,重组是指企业内部结构或业务的重新调整,如资产剥离、业务部门的合并或分拆、管理层的调整等;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的股份或资产,获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目标公司可能成为收购方的子公司,或被完全整合进收购方的业务中;合并是指两家或多家公司通过法律程序合并为一家新公司,原有公司不再独立存在,新公司继承原有公司的资产、负债和业务。


出海并购战略分析


出海并购数量分析


2019至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出海并购数量逐年递减,但2024年有所反弹。如图1所示,2019年并购数量为234笔,此后逐年下降,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并购数量同比下降31.20%,这一下降趋势持续至2023年,当年并购数量降至102笔。2024年出海并购数量回升至149笔,同比增长46.08%。这似乎与中国近几年的出海浪潮有所背离。但事实上,出海并购仅是企业出海的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冲击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不利影响,海外直接投资增长迅猛,因此出海并购数量的持续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undefined


过去5年,中国上市公司各行业出海并购数量均有所下降,但从行业占比来看,工业、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依然排名前三。如表1所示,工业数量占比从2019年的22.16%下降至2023年的17.16%,但是在2024年有所回升,达到23.08%。信息技术从2019年的16.62%下降至2024年的15.93%,金融行业占比从2019年的13.41%下降至2024年的7.69%。而可选消费占比有所上升,从13.70%上升至2024年的19.78%,能源行业在2024年上升至3.30%,创下历史。


undefined


出海并购金额分析


相对于并购数量,并购涉及金额更能反映上市公司海外布局力度与方向。2019至2024年,A股上市公司出海并购金额呈现下降趋势。如图2所示,2019年并购金额为1487.92亿元。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并购金额同比下降22.52%。2021年下降趋势有所减缓,但后续3年持续下行,截至2024年金额已经不足2019年的四分之一。通过并购来出海已经不是中国上市公司出海的主流方式。


undefined


2019—2024年,各行业并购金额均有所下降,但从行业占比来看,工业、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行业上升,而金融、公用事业大幅下降(参见表2)。工业行业的出海并购金额在2019年达到324.73亿元,占比15.30%,尽管随后几年有所下行,但2024年金额占比增至27.06%,显示出工业行业在经历宏观经济和市场需求变化后,出海并购活动逐渐恢复。


undefined


可选消费和能源领域表现突出,可选消费在2020年并购金额占比达到33.09%,之后有所下降,2024年回升至117.77亿元,基本和5年前持平,占比26.40%。而能源行业在2023年大幅增长至107.69亿元,金额占比从2019年的0.84%增长至14.28%。


出海目的地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展现出明显的区域偏好。亚洲地区以47.62%的占比位列第一,是中国企业最重要的出海目标市场(参见图3)。这表明,中国企业更愿意选择在地理、文化和经济方面与本国联系紧密的亚洲市场作为出海并购地,尤其是在东南亚和东亚区域。亚洲之外,北美和欧洲分别占20.88%和17.69%,是企业出海的重要次选区域。相比之下,大洋洲、非洲和南美的占比较小。



在亚洲地区,中国香港是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参见表3)。香港的融资便利和完善的法律环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国际化跳板。新加坡、日本、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紧随其后,这些市场因经济发展成熟和市场潜力巨大而备受青睐。此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开始吸引更多中国企业。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快速扩大的消费市场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优势。


undefined


并购类型


2019至2024年,合并案例没有出现,重组和收购是中国上市公司的出海并购采用的两大方式,重组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参见图4和图5)。具体来看,2019年重组交易达到160笔,总金额为1138.16亿元,此后数量和金额逐年减少,但2024年较2023年数量同比增加52.54%,金额达到173.19亿元。收购交易的数量和金额较少。数量从2019年的4笔逐年下降至2024年的1笔,金额从26.09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1.95亿元。


undefined

undefined


结论与启示


数据分析显示:一是整体而言,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数量与金额持续下降,2019年海外并购数量为234笔,金1487.92亿元,而到2024年,数量降至149笔,金额仅292.03亿元;二是从行业分布来看,可选消费、工业和能源行业正成为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行业布局主要方向;三是从并购标的地域布局看,亚洲地区以47.62%的占比位居第一,其中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持续发挥枢纽作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吸引力开始上升;四是从并购类型来看,重组交易仍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企业出海,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时代浪潮下的必然选择。出海并购数量和金额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企业出海动力的减弱,而是特殊时期内策略顺势转换。当下,海外直接投资正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出海的重要手段。并购出海和直接投资出海,各有其道。并购出海,犹如在海外“借船出海”,快速获取资源和技术 ;直接投资出海,则是在海外“造船出海”。企业应灵活运用,双管齐下。


······

《北大金融评论》第23期已经上架

现在征订全年刊和三年刊

即享超值优惠

快扫码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