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官方微信/微博
“并购六条”开启经济新周期,恢复常识,鼓励企业家和创新者通过并购重组赋能公司上市、技术升级与市值管理,继而推动中国经济的产业整合以及海外合作。普及先进的资本理念,培育新一代并购交易者,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新阶段的重要任务。中国的并购生态与市场的形成将有效地确定市场化、法治化和全球化这三个方向,需要新一代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奋斗。
“并购六条”:恢复常识,鼓励企业家创新
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行为,已成为上市公司实现快速成长和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2024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升级。这一政策的出台,为上市公司并购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也为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启动注入了强大动力。“并购六条”首先提出的是放宽并购标的条件,允许上市公司跨行业、跨领域并购,打破产业壁垒,为企业开辟全新增长路径。再者,针对陷入困境但具备潜力的资产,鼓励通过并购重组实现转型。在审核流程上,简化手续,提升效率,缩短并购周期,降低企业时间成本。同时,提高监管容忍度,对创新性、探索性并购项目给予适度容错空间,只要符合战略发展、利于长远布局,监管层支持企业先行先试。“并购六条”的核心在于恢复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常识,给企业家和并购交易更大的市场空间,鼓励创新成长。
“并购六条”发布后,并购监管迎来实质性放松。据统计,政策实施后的首季度,上市公司并购意向公告数量环比增长30%,交易金额预估增长40%。2024年9月至11月,138家上市公司公告并购预案,同比增长近1倍。监管政策的调整不仅简化了审核程序,还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推动了“跨界收购”和“收购未盈利资产”等创新性并购案例的涌现。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优势互补,迅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与盈利增长点。新的产业集群加速成型,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就业岗位随之增加,消费市场逐步回暖,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在并购催化下加速循环,为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注入强大动力。
并购加速公司上市,赋能业务生态
合并上市:加速企业成长进程。上市企业需要达到一定的资产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依靠自身成长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过程。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更多的创新企业采取企业合并和收购的方式建立产业价值生态链,以达到上市标准为目标搜寻战略联盟企业,建立共同受益的资本结构与商业模式,通过并购实现上市。
多元选择:拓宽上市路径。传统IPO之路竞争激烈、耗时漫长,并购为企业提供多元上市捷径。借壳上市是常见策略,优质非上市企业通过反向收购壳公司,实现资产注入与业务重组,快速登陆资本市场。此外,还有换股并购上市,双方以股权交换形式实现融合,规避现金压力,共享上市平台,诸多中小企业借此突破上市瓶颈,开启发展新篇章。
跨界并购:突破行业限制。在行业边界日益模糊的当下,跨界并购成为企业创新发展利器。以美的集团为例,作为传统家电巨头,跨界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借此,美的将机器人技术融入家电生产,实现智能制造升级,产品品质、生产效率大幅跃升;同时开辟工业机器人新业务版图,面向汽车、电子等多行业输出解决方案,企业营收结构多元化,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从单一家电制造商向科技集团华丽转身。
并购推动上市公司技术进步与市值管理
技术进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科技飞速发展时代,并购是企业获取前沿技术的快车道。例如京东方,早期面临液晶面板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困境,通过并购韩国现代显示业务,一举获得关键技术与研发团队,实现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的跨越。如今,京东方在柔性显示领域专利数量位列全球前三,为产品高端化、定制化奠定坚实基础,凭技术实力抢占全球显示市场半壁江山,成为中国科技企业逆袭标杆。
协同效应:在成本、资金、管理与市场上产生增值。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是企业成长加速剂。经营协同上,企业合并后通过共享渠道、整合供应链,降低运营成本。如宝钢与武钢合并,采购成本因规模效应降低10%,销售渠道共享拓展市场份额15%。管理协同方面,优秀管理经验跨企业传播,提升整体管理效能。财务协同则体现在资金统筹优化,内部资金拆借降低融资成本,例如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整合后,资金使用效率提升20%,财务费用率下降3个百分点,协同发力铸就行业龙头。
市值管理:实现价值最大化。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运营关键环节,市值管理包括合规、公司治理、内部重组、外部并购和资本市场操作等多项内容,并购是最常使用的手段。合理的、有效的并购将优化资产结构,提升盈利预期,进而提振股价、扩充市值。目前国内5000多家上市公司多数专注常规的内部商业管理,对上市后持续并购获取新技术新资源和新市场缺乏动力。这与并购监管的严苛与企业领导人并购理念的缺乏有关,“并购六条”出台后,上市公司的并购和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将成为常态。
并购推动上市公司出海与合作
海外并购:拓展国际市场。海外并购为上市公司打开国际市场大门。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堪称经典,借此获得沃尔沃百年汽车制造底蕴、先进安全技术与欧洲成熟销售网络。吉利汽车品牌形象跃升,成功进军欧美高端市场,年出口量从并购前2万辆增至后来的20万辆,实现从本土车企向国际化车企华丽蜕变,海外并购成为其全球化战略关键跳板。
国际合作:提升全球竞争力。除并购资产,上市公司与海外企业合作并购渐成趋势。如腾讯与东南亚游戏公司Sea进行战略合作,联合并购欧美游戏工作室,融合东西方创意与技术,开发爆款游戏。腾讯借此拓展海外游戏版图,Sea提升了研发实力,双方全球市场竞争力同步增强。
商业模式的调整:竞争格局与大数据业态的改变。近年来,伴随中国低碳经济、电动汽车、光伏产业等领先全球,特别是新经济业态中的TikTok,Temu,Shein以及今年初的DeepSeek等公司的异军突起,已经引发美欧的关注与强烈遏制反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二任期伊始,美国以国家经济安全和反垄断法为手段来阻碍中美经济交流与资产并购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技术、金融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却是难以逆转的长期历史趋势,并购不会停滞,只是以不同的模式实现,数字资产、低碳交易、消费经济与AI领域的并购还是全球经济的蓝海,潜力无穷。
并购赋能中国产业重组与经济结构调整
2022年A股市场披露的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突破2.8万亿元,这个数字不仅体现了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更昭示着中国经济肌体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结构性重塑。并购重组已超越简单的资本运作层面,成为推动产业整合与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国资国企在产业重组中发挥主导作用。2024年,国资类上市公司公告重大资产并购意向同比增长58%。例如,政府推动汽车企业间的重组,以实现产业升级和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中国钢铁行业上演的整合大戏堪称经典案例。宝武钢铁通过连续并购马钢、太钢、山钢等地方龙头企业,产能规模突破1.5亿吨,跃居全球首位。这场整合风暴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技术标准统一、产线优化重组,将全行业平均能耗降低18%,污染物排放减少23%,改写了“大而不强”的产业格局。这种深度整合正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复制。
现在征订全年刊和三年刊,
即享超值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