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新能源、新动力——绿色转型是企业出海核心引擎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欧洲能源危机、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叠加,“不出海,就出局”已然成为企业共识,这催促着众多中国企业勇闯国际市场。2024年,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出口表现亮眼,其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70%,达到了43.3万辆,增速位居国内车企之首,这标志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加坡交易所中国区主席、董事总经理陈庆在《北大金融评论》发文表示,对于中国出海企业而言,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置身事外,绿色转型成为各行业顺应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出海企业若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赢得认可和竞争优势,不仅要克服传统的贸易关税等挑战,更需积极践行ESG理念,推动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出海”。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加剧,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国际社会大量出台碳关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披露要求等政策,推动企业迈向绿色转型。对于中国出海企业而言,绿色转型不仅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取资本的关键动力。近年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国企业出海面临诸多挑战,关税壁垒不断升级。2024年9月起,美国对中国光伏电池组件、锂电池等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欧盟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收高达35.5%的额外关税等。高额的关税重压,极大地限制了中国企业进入欧美市场的机会。绿色转型已成为企业出海的刚性需求,各国纷纷出台“碳关税”政策,旨在限制非绿色企业进入该国市场,这无疑给中国企业出海增加了新障碍。例如: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计划对进口产品的碳排放设置严格标准,并对高碳产品征收额外税费。CBAM所涵盖的行业,从传统的钢铁、水泥等碳排放密集行业,正逐步向更多领域扩展。根据欧盟的计划,到2030年,CBAM将覆盖欧盟碳排放体系(EUETS)下的所有行业。这意味着,对于出海企业而言,无论是否属于碳排放密集的行业,都需提前布局碳排放管理和绿色转型。此外,企业若未能及时进行绿色转型并融入ESG要求,将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被排除在高端供应链之外的风险。以苹果公司为例,其供应链对ESG有着严苛的排他性要求。环境上,要求供应商降低碳排放、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社会层面上,严格保障员工权益,鼓励参与社区发展;公司治理上,监督供应商构建透明、合规的治理结构。在如此高标准下,忽视ESG长远布局的企业,很难进入苹果供应链这类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供应链,也会错失与其他优质供应商合作的机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逐渐掉队。可见,ESG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竞争中立足的必备条件。绿色转型不再是个别行业的被动应对,而是全行业都必须积极投身的发展潮流。如今,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置身事外,绿色转型成为各行业顺应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出海企业若想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赢得认可和竞争优势,不仅要克服传统的贸易关税等挑战,更需积极践行ESG理念,推动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出海”。绿色转型虽然给企业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孕育了巨大的机遇,将为企业国际化发展增添新动力。在产品竞争上,积极推行绿色转型的企业能够开发出更符合国际市场环保标准的产品,从而拓展市场份额。以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汽车为例,其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在电池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显著降低车辆能耗和排放,推出多款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电动汽车和电池产品,这些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收获好评,尤其在欧洲、东南亚和南美市场。2024年,比亚迪汽车出口表现亮眼,其出口量同比增长超过70%,达到了43.3万辆,增速位居国内车企之首,这标志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品牌形象上看,绿色转型有助于产品获得消费者青睐。在全球消费者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背后的故事:产品是否环保?企业是否对社会有积极影响?一个在ESG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如知名家电品牌美的集团,其高效节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广受欢迎,特别是洗衣机产品,多次推动了全产业链的绿色节水,在水资源保护和绿色节水方面表现卓越,深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有力推动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2024年前九个月,美的集团海外收入实现了超过25%的强劲增长。这正是其绿色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与深度信赖的有力证明。从技术创新驱动方面来看,绿色转型促使企业加大在环保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其在绿色产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还能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以物联网平台服务商涂鸦智能为例,其积极响应绿色转型号召,持续加大在环保技术和新能源应用领域的研发投入。其推出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借助智能传感与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能耗并自动优化能源分配,使用户平均节能达15%—25%。此外,涂鸦智能与新加坡政府合作打造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为其提供精准能源规划建议,助力新加坡“智慧国家”与“绿色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借此与当地政府、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功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气候变化正深刻地重塑着全球经济格局,尤其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ESG指标关注度持续攀升,这一趋势推动全球资本进行重新配置与定价,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ESG指标良好企业,“绿色流动”已然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鲜明特征。从具体数据来看,施罗德(Schroders)发布的机构投资者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超过60%的机构投资者已制定净零计划并着手实施。高达67%的机构投资者坚信,围绕气候变化开展的投资将创造出大量投资机遇。此外,由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简称“UNPRI”)在推动可持续投资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其核心使命是帮助投资者理解ESG要素对投资价值的影响,并支持各签署机构将这些要素融入投资战略、决策及积极所有权中。目前,已有超过5370家机构签署UNPRI,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121万亿美金。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国际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在ESG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尤其是那些能够明确展示气候行动计划和减排目标的企业。对于出海企业而言,积极推进绿色转型意味着将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和更强的资本吸引力。投资者的ESG偏好促使大量ESG产品拥向市场,ESG指数、基金、ETF等产品类型丰富多样。其中,ESG指数产品在机构投资者中备受青睐,成为他们筛选投资标的的重要工具。被纳入这些指数的企业通常能吸引更多资金,因为投资者认为这些企业在风险管理、长期绩效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更优。以MSCI气候行动指南指数为例,该指数在全球可持续投资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堪称全球规模最大的ESG指数之一。围绕MSCI气候行动指数,全球已构建起一套颇具规模的投资产品体系。据统计,跟踪该指数的ETF规模约达63亿美元,衍生品规模约为1.41亿美元。MSCI气候行动指数获得高度认可,源于其严格且全面的编制方法。该指数首先排除那些存在严重ESG和环境争议的企业。在此基础上,从各个行业中挑选出得分排名在前50%的公司。其对企业气候表现的评估极为全面,既涵盖历史表现,也考量前瞻行动。具体而言,主要依据以下4项气候指标进行计算评估:碳排放强度:衡量企业单位产值的碳排放情况,反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碳减排目标:考察企业是否制定了明确的碳减排目标,以及目标的执行情况。有清晰的减排目标并付诸行动的企业在指数评估中更具优势。气候风险管理能力:包括企业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应对策略。具备较强气候风险管理能力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在指数评估中也会得到更高的评价。绿色收入占比:评估企业来自绿色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绿色收入占比越高,表明企业在产品布局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越好。被纳入MSCI气候行动指数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优势明显。从长期价值来看,这类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青睐。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绿色转型能体现企业的战略前瞻性和社会责任担当,为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增强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在股票流动性方面,被纳入该指数的企业交易活跃度明显更高。一方面,企业更容易获得跟踪可持续投资的投资者的研究和关注,将该类企业纳入投资组合;另一方面,良好的绿色形象吸引市场广泛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已有多家中国企业被纳入MSCIAC亚洲(日本除外)气候行动指数,排名前十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等,这些企业在清洁技术、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创新领域表现突出。中国企业在该指数中的占比已达到28.3%,凸显了中国在推动亚太地区低碳转型中的引领地位,更充分表明绿色转型已不再局限于碳密集型企业的行动范畴,而是成为众多不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的重要趋势。对于企业而言,绿色转型不仅能吸引资本流入,还能切实降低融资成本。以发行ESG债券的企业为例,这类企业凭借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良好表现,往往能获得比传统债券更优惠的融资条件,其债券利率更低,直接减轻了企业的融资负担。这是因为投资者越发青睐那些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相信这类企业在长期运营中更具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从市场实际数据来看,这种优势十分明显。根据金融终端Choice的数据,2022年及2023年发行的AAA信用评级3年期绿色债券中,75%的绿色债券票面利率低于普通债券,平均低12个BP。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积极助力可持续金融发展。以新加坡为例,企业若在新加坡发行可持续债券,将有望申请金额上限为12.5万新币的可持续债券补贴,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可见,市场环境与政策支持,都在共同推动企业通过绿色转型实现融资成本的优化。在资本市场生态中,交易所是连接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关键枢纽。从交易所视角看,上市公司重视ESG意义重大。一方面,ESG表现已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尺。在环境方面严守标准、积极推动绿色变革等ESG表现优秀的上市公司,自然会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这既能吸引长期投资、夯实资金基础、优化资本结构,又能凭借良好ESG口碑提升资本市场认可度,推动市值上扬,拓宽资本运作空间。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多处于行业领军地位,行为具有强大示范效应。重视ESG的上市公司,凭借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率先洞察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等新兴市场趋势。通过积极投入绿色转型,开发绿色产品、拓展环保服务,抢占市场先机。这一先发优势不仅助力企业在短期内获得丰厚的市场份额,还能在长期发展中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构筑坚实市场竞争壁垒,引领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总之,绿色转型对企业资本市场表现至关重要。对于出海企业而言,积极践行ESG理念、推动低碳转型,已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