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探索全球债务扩张时代的政策平衡

当前,全球债务规模不断膨胀,从发达经济体到新兴经济体,越来越多的政府面临着艰难的平衡——在促进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同时削减财政赤字,债务扩张风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基于此,本期《北大金融评论》聚焦“全球债务扩张的影响与应对”。本文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特聘教授、《北大金融评论》总编辑巴曙松为《北大金融评论》第22期撰写的卷首语。


本文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22期。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频频抬头、发达国家一直沿袭多年的财政扩张政策饱受质疑,加之供给冲击频发,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债务负担日益加重,债务风险已上升为全球性挑战,也成为中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制定内外部经济政策时所需要考虑的关键影响因素。


首先,全球债务扩张是否可持续、会带来哪些重大挑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财政监测数据,到2024年年底,全球公共债务将达1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93%,在极端不利条件下,债务水平可能在三年内达到全球总GDP的115%。然而,对债务的需求——如缓解气候变化、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更新基础设施等——将继续存在。若缺乏合理的财政结构、健康的金融体系及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全球公共债务将不断继续累积,并最终抑制经济的增长。


其次,全球债务压力分化趋势明显。联合国2024年最新债务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公共债务总额的30%由发展中国家背负,而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16%;发展中国家2023年支付的净利息比2021年增长了26%;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借款利率比美国高2—4倍,比德国高6—12倍;一半的负债发展中国家指定至少将政府收入的8%用于偿债,这一数字在过去十年中翻了一番。如果说主要发达市场的债务压力上升目前主要还是寄希望于这些国家央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而一些边缘发达国家、双赤字国家和新兴市场,则可能面临相当大的债务压力。


在这样的趋势下,由主要发达经济体和少数欠缺债务约束能力的新兴经济体共同推动的债务脆弱性上升可能成为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一个事实是,全球债务正在一个隐含“长期危机”的世界里持续积累,地缘经济碎片化加深、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导致全球风险情绪更频繁、更突然的变化,这些风险的任何升级都可能加剧债务脆弱性。从历史经验可以看到,对外部负债依赖程度较高的、相对脆弱的国家更容易受冲击影响;如果负外部冲击蔓延,投资者恐慌心理也会蔓延,大量国际资本可能会迅速撤出,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融资的难度也会显著加大,这就会导致这些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以及金融机构倒闭,进而引发债务危机,致使经济面临崩溃的风险。而国家层面的经济崩溃,则会对全球市场形成更大冲击,甚至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债务负担加重不仅酝酿了全球金融风险,还削弱了各经济体在教育、医疗、老龄化和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行动能力。然而在展开各类减债行动之前,一个前提有必要明确,即债务并非洪水猛兽,关键是债务投入的健康回报水平。恰如达利欧指出的,“信贷同时创造了购买力和债务,因此增加信贷是好是坏,取决于能否把借款用于生产性目的,从而创造出足够多的收入来还本付息”。


面向未来,应对全球债务危机挑战,各国势必要在债务管理、金融监管等方面展开更多交流与合作,对既有的国际金融体系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强化对债务持续高速扩张的发达经济体的约束,改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金融体系治理的有效参与,增进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共同维护全球的金融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北大金融评论》第22期目录


卷首语

探索全球债务扩张时代的政策平衡 | 巴曙松


封面

全球债务危机迫在眉睫了吗?| 巴里·艾肯格林

全球债务扩张:成因、影响与应对措施 | 聂庆平

全球债务扩张的多重影响与应对之策 | 谭小芬 李子若

债务危机与全球化的未来 | 哈罗德·詹姆斯

剖析全球债务扩张 | 王芳 郭一鸣

国际税收竞争视角下的全球公共债务危机 | 何振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启示录 | 林双林

化解债务危机的方法与影响 | 乔永远 朱一凡

政府债务扩张的必然趋势及其调控策略 | 史帆 钱铖 胡南

美国国债市场的“远虑”与“近忧”| 马伟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 | 陈嘉亮

中国的财政政策取向与地方债务化解策略 | 余永定

全球债务激增历史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 闪辉

全球债务扩张挑战与中国企业应对策略 | 范利亚

全球南方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处置中的中国应对 | 文春艳

中国债务风险的应对之策 | 林英奇

透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 王礼

我国融资租赁债务扩张的影响与应对 | 王维军


理论

国际前沿研究

宏观

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 芦哲 李昌萌


发展之路

为何开放这么重要?| 欧阳良宜

环保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 | 李其林


前沿

中国低空经济如何才能真正“起飞”?| 尘福通

智慧交通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 史广建


科技

“全球本地化”:十五年 OPPO“耐心出海”之道


解读

对本轮化债的观察与思考 | 张继强 吴靖


金融家论坛

“新常态”下的证券行业差异化发展路径 | 李海超


随笔

李子柒与中国的世界表达 | 王晓晖

跳出公司法循环 | 楼秋然


品读

新书压卷


《北大金融评论》第22期已经上架

现在征订全年刊和三年刊

即享超值优惠

快扫码订阅吧~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