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苹:基于老龄化趋势的银发群体投资者保护体系构建研究

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2023年末,我国居民存款余额已突破137.5万亿元,人均存款接近9.7万元。银行存款用户年龄结构分析显示,老年客户在用户总数中仅占三成,但其存款金额却占据了七成以上的份额。


华福证券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姚丽苹和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副教授郭念枝共同在《北大金融评论》发文表示,鉴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的银发群体在证券投资的过程中仍旧面临着诸多困境。我国银发群体投资者保护体系在法律法规的专项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执行等方面皆存在显著不足。建设银发群体投资者保护体系,需优化老年人在证券投资中的决策路径;创新金融产品设计,优化市场生态;建立基于AI技术的银发群体专项投资者保护体系。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21期。

日益壮大的银发投资者群体依据联合国的相关标准,我国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此后,老龄化进程呈现出显著加速的态势。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国家卫健委预测,至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30%,标志着我国将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与此同时,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速的经济增长为银发群体积累了丰厚的财富。2023年末,我国居民存款余额已突破137.5万亿元,人均存款接近9.7万元。银行存款用户年龄结构分析显示,老年客户在用户总数中仅占三成,但其存款金额却占据了七成以上的份额。这充分彰显了老年客户对于金融机构的高价值贡献,同时也预示着老年客户的理财需求正日益增长。


随着证券市场的日益繁荣以及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逐渐开始尝试涉足这一领域,期望以此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统计年鉴公布的“自然人投资者期末年龄分布表(2008—2015年)”的数据显示,银发(60岁及以上)投资者占比自2009年起逐年上升。华福证券的客户画像显示,2024年7月末,银发投资者占比已经达到23.99%,证实了这一变化趋势。



然而,鉴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的银发群体在证券投资的过程中仍旧面临着诸多困境。具体来说,金融市场针对银发群体的专属金融产品供给极为匮乏,这严重制约了老年人依据自身个性化需求进行财务规划与风险管理的能力。同时,银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难以与他们在投资中占比急剧增加的现实相匹配。再加上金融知识相对不足、信息渠道较为有限,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为金融诈骗埋下了隐患。空巢现象与认知衰退的双重夹击,更是使得老年人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3)》的调研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遭受的金融诈骗风险最大,达到23.87%。这凸显出其金融安全形势的严峻性,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并采取行动。


银发群体投资者保护体系现状


政策层面保护措施现状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将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作为“特定群体权益保障”的对象,但是,当我们审视当前证券行业的投资者保护政策框架时可以发现,尽管近年来监管部门在推动投资者保护方面全力以赴,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以提升整体保护水平,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针对银发群体的保护措施在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方面仍显不足,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


具体而言,《证券法》及其配套法规,以及被视作资本市场发展蓝图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虽然为市场构建起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具备广泛的指导性与前瞻性,然而,这些法规更多地采用了一般性和原则性的表述,在关照银发群体特性方面有所欠缺,缺乏针对银发群体认知能力较弱、信息获取难度大以及风险承受力低等特定情况的专项条款。在落实证券纠纷化解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也暂时没有面向银发群体的专用渠道与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银发群体在通过调解、诉讼等渠道维护自身权益时,由于无法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者无法全面了解维权流程而选择退缩。


市场层面的现状


在证券行业中,尽管市场上已有部分领先机构通过推出养老FOF基金等产品,试图满足银发群体的投资需求,但这些努力仍显零散,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模式。证券行业为银发群体提供的专属金融产品较少,且此类产品所表现出的风险收益特征并不明显。老年投资者对这类产品了解有限,需要自行在种类繁多的各类产品中进行选择,然而由于年龄、教育背景等多种因素,他们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难以对复杂的金融产品做出明智的判断与选择,容易错误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而导致因选择错误而产生权益损失。


此外,证券交易所与监管机构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以及投资者利益的守护者,在银发群体保护中其角色尤为关键。然而,目前针对银发群体的特殊性,尚未建立起一套具有针对性的风险评估标准以及专业的投资指导服务流程,难以帮助银发群体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或受到误导而陷入与自身不匹配的投资风险之中。


技术层面的现状


2023金融数字化发展洞察报告》显示,银发群体互联网使用率有了显著提升,但数字化应用的顺畅体验仍是其面临的主要障碍。阿里云发布的《银发族数字化产品适老化研究蓝皮书》指出,近九成银发群体在智能手机使用过程中遭遇困扰。这一现状促使工信部于2020年底宣布启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银行与保险领域金融机构较早意识到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并积极响应。


然而,目前证券行业的大部分适老化改造仅仅停留在交易终端交互体验的优化方面,如从页面设计、字体放大等方面来便于银发群体使用,但却未能更深入地借助技术手段为银发群体实现画像分析、资讯筛选、便捷咨询等更为专业化的服务,也无法依据银发群体投资者的群体特征和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来满足银发群体的证券投资需求。


投资者教育层面的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110号)明确提出“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但面向银发群体的投资者教育活动目前暂未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范畴之中。面向银发群体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在覆盖面和深度方面稍显不足,同时缺乏系统性的课程以及专业的师资,难以全面提升银发群体的金融素养。


银发群体投资者保护体系的创新研究


当前,我国银发群体投资者保护体系在法律法规的专项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执行、金融产品的针对性、银发群体的维权辅助以及投资者教育的普及性等方面皆存在显著不足。这些问题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制约银发群体投资权益保障的关键因素。


优化老年人在证券投资中的决策路径


一是完善法律与制度保障。我国应当加快完善老年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通过制定有别于一般适应性的银发群体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和投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银发群体可选择的产品范畴,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向银发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为。同时,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在投诉纠纷处理、诉讼维权等方面将银发群体与普通投资者进行区分,开启面向银发群体的简易流程,配备专业团队及场所,确保老年投资者在权益受损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以更具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促进高质量、安全、便利、实用的适老化无障碍服务发展。


二是强化认知辅助。鉴于老年投资者认知能力的减弱,金融机构应当开发更为直观、易懂的投资产品说明书和风险提示信息,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难懂的术语。同时,加强面向银发群体的专业投资顾问团队建设,并借助科技进行辅助。可以借鉴美国等优秀经验,实施老年人财务顾问资质监管制度,明确从业门槛,通过严格考核后颁发老年证券服务证书,确保服务人员的专业性与合规性,使银发群体能够通过更便捷的方式进行投资。


创新金融产品设计,优化市场生态


我国证券行业虽已初步涉足老年金融产品领域,但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其供给的丰富度与个性化程度仍存在明显不足。这不但难以满足银发群体对于保本增值的迫切需求,还间接为金融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证券交易所、金融机构以及行业协会亟需携手合作,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土实际,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我国证券公司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以高质量的产品供给引领“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生态。例如,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如下的金融产品创新。


房产置换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养老应用:与传统REITs不同,面向养老的REITs更为注重投资者的年龄门槛与资产属性。通过房产置换的方式,使得老年人在保留房产所有权的同时,能够享受稳定的租金收益。这种模式不但盘活了老年人的固定资产,还借助专业管理提升了资产运营效率,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养老资金配置选择。证券公司可以联合专业机构,推出定制化的养老REITs产品,为老年人提供从房产评估、租赁管理到收益分配的一站式服务。


房产价值转换抵押贷款计划(Reverse Mortgage):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具体操作,为老年人提供一种灵活的资金获取方式。老年人可以将房产抵押,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一次性、定期或按需领取资金。这样既缓解了养老资金压力,又保留了居住权。贷款到期后,经办金融机构没有追索权,继承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还款、出售或放弃赎回权。政府承担房价波动风险,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利益,为低收入老年群体提供更加坚实的经济支撑。



建立基于AI技术的银发群体专项投资者保护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银发群体对金融理财App的使用频率显著提升。最新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跃升至13%。根据华福证券交易软件使用情况统计,61—70岁群体的华福掌乐手机、同花顺PC、通达信PC的使用人数比例相较于其他年龄段都较高,比例分别为5.67%、15.37%、2.23%。


老年人在享受数字便利的同时,却也面临着操作繁琐、信息如洪流般难以应对等难题。金融机构正纷纷推出适老化App版本,但大多停留在App交互体验优化的层面,缺乏深度变革。对此,应加快建立基于AI技术的银发群体专项投资者保护体系。


首先是通过AI算法优化交易终端界面布局,实现自动适应不同老年用户的视力、认知状况,提供更加直观、易懂的操作指引。同时,利用语音识别、语言合成、图像识别等人机交互技术,降低操作门槛,让老年用户无需复杂操作即可完成交易指令。

······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21期,

现在征订全年刊和三年刊,

即享超值优惠!

快扫码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