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越是市场波动,越要关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便是,过分关注金融机构的局部利益诉求而忽视对消费者利益的切实保护,会破坏金融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生态,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金融资产已逐渐成为中国居民财富配置最重要的方向之一,金融消费的规模和内容持续扩大与深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基于此,本期《北大金融评论》聚焦“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为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大金融评论》总编辑巴曙松为《北大金融评论》第21期撰写的卷首语。

 

本文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21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金融资产已逐渐成为中国居民财富配置最重要的方向之一,金融消费的规模和内容持续扩大与深化。与之适应,2023年以来,中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迎来里程碑式变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并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金融消保领域法规政策密集出台,“大消保”监管格局逐渐确立。

 

新时期、新发展、新监管,中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需回答好以下新的时代命题:

 

金融的风险本质决定了新时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需妥善应对“长期危机”的挑战。“长期危机”是与气候变化、大流行病、通货膨胀、地缘政治等多方面有关的“延续的不稳定和不安全”。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而上述负外部冲击将进一步放大金融的风险与不确定性。这种影响微观到个体层面,会导致许多人面临的财务压力加大,此时人们更容易使用不合适甚至欺诈性的金融产品来应对他们的财务状况;而宏大到国家层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之一便是,过分关注金融机构的局部利益诉求而忽视对消费者利益的切实保护,会破坏金融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生态,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融的创新本质决定了新时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需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的新变化。数字时代,科技驱动金融加速创新迭代,既有金融展业模式不断被颠覆,金融业生态持续被重构。这些变化既有可能助推金融包容性的发展,也有可能对金融消费者造成伤害。例如,数字化使消费者更容易获得风险相对较高的金融产品/服务,亦可能产生数据隐私问题、网络安全威胁等。近年来,金融黑灰产变得更加专业化、体系化且隐蔽性更强,远程访问的增加以及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广泛采用加速了这一趋势,金融黑灰产已成为全球消保难题。

 

金融的普惠本质决定了新时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需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金融普惠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新时期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应能降低金融排斥性,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让更广泛群体享受到金融发展的红利。例如,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随着寿命的延长,个人将面临为更长的退休生活提供资金的更大努力,但老年人金融知识往往可能相对匮乏,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较弱,因此需特别关注老年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此外,部分教育程度不高、存在信息劣势的消费者也很难与金融部门有效互动,面临金融服务可及性不足或不当的难题,此类人群更容易受金融欺诈等的伤害。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天然具有重要性和复杂性,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条件下更是如此。今天,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强有力的消费者保护措施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提振消费者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信心,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金融体系的基础,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大金融评论》第21期目录

 

 卷首语

越是市场波动,越要关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 巴曙松

 

封面
 
面向未来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 贝多广 曾恋云

制定金融消费者保护法的若干关键议题 | 郭华 朱泽宇

 理解金融强国背景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 杨涛

 “三大支柱”强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 郑联盛

消费者权益在金融领域的保障与前瞻 | 丁建峰

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的进程及经验启示 | 邓宇

 “大消保”时代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策略与实践 | 王爱俭 刘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启发 | 苏号朋

如何构建可持续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新生态 | 郑庆明

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思路 | 钟益强

保险业消费者保护工作若干理论问题刍议 | 李力军

寿险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 | 许旖珊 林宇轩

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新思路 | 沈艳 江弘毅

“数字金融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增强了妇女的经济赋权,但其影响是微妙的” | 瓦尼娜·文森西尼

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个人金融数据处理的规制路径研究 | 黄震 赵世清

基于老龄化趋势的银发群体投资者保护体系构建研究 | 姚丽苹 郭念枝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金融黑灰产业链对金融消保工作影响研究 | 王晔明

 
排名

2024上半年北大汇丰·银行理财公司竞争力TOP10

 
理论

国际前沿研究

 
宏观

中国石油消费的达峰及潜在影响 | 陈巧玲

重新理解中国经济的新逻辑 | 陆挺

 

发展之路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重点 | 袁海霞 汪苑晖 梁蕴兮

 

前沿

AI原生应用爆发前夜,未来商业模式创新方向何在 | 魏炜 马勇斌 王子阳 张鹏程

金融互联网:数字时代的新全球金融体系 | 白士泮

房地产科技投资的新趋势与新方向 | 庞溟 姚耀 章蔚君

 

解读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融资风险与策略应对 | 余湄 边江泽 韩宇 宋文静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普惠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 粟芳

 

人物

捕捉“信号”的经济学家 | 迈克尔·斯宾塞

 

金融家论坛

深入反思银行监管与监督机制 | 杰米·戴蒙 吴卫军 高羽

全球数字银行发展概览 | 陈龙强 管正刚 马锐

 

随笔

当代传承中的“盛宣怀命题”| 许骥

奥地利学派的社会学思想 | 李钧鹏 胡宇轩

综合执法如何下沉?| 王德福

 

品读

新书压卷

 

 



《北大金融评论》第21期已经上架

现在征订全年刊和三年刊

即享超值优惠

快扫码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