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在“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来临之际,我国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数字化转型大潮汹涌澎湃,线上教育、线上医疗、电子商务等已加速普及;
2021年是中国加入WTO 20周年,20年里,中国的GDP翻了12倍,目前已成为全球130多个国家的贸易合作伙伴和全球最大的投资国;
2020年中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CAI)谈判,中国在加速融入世界经贸体系。
新时期,新格局。2020年,国家提出了打造双循环的战略构想,并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国际环境已然发生变化的当下,双循环是中国适应外部变化、进一步激发潜力的必然选择。从“世界工厂”到“中国消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从竞争到超越竞争……
例如,作为在“一带一路”探索中发展起来的重要新产业,中国的光伏发电设备制造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制造规模和部分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光伏行业在共建、共享、共赢的主题下实现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需要新一轮的角色转变,而这离不开两个关键词:创新与合作。
在国内循环中,中国更加注重东西部、南北部之间的经济合作、产业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打破区域之间的市场壁垒,从而形成更加有活力的产业生态,使中国统一大市场更加完善。
国际循环方面,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加强国际战略合作,利用好国际市场,深化新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与价值链方面的发展,使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
从竞争到超越竞争,将是双循环战略不同于其他战略的底色。双循环中蕴含的语境纷繁复杂,需要我们去细细品读。为此,新一期《北大金融评论》聚焦“双循环战略:激发与赋能”。在本期刊物中,林毅夫、樊纲、李扬、黄海洲等经济金融领域一线专家、学者共同探索、研究、解读这一话题。翻开刊物,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精彩论述中找到一些灵感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