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官方微信/微博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里,广东省GDP总量突破了11万亿元,连续32年居全国之首。其中广东省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于2020年已经达到工业比重的56.1%。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在“十四五”时期如何乘势进取?
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作用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四篇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都有明确要求,包括协调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广东省占全国外贸比重最高超过30%,2020年占全国的22%。如果看外贸依存度,2020年广东省为64%,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二的江苏省为43.3%,全国总体外贸依存度已经从2006年的高峰64.2% 下降到2020年的31.7%。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看,广东省要努力建设贸易强省,加大促进市场多元化的工作力度,同时必须更加重视内需的扩大。
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广东省的对内开放是起步最早的,人才、资金等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在深圳的成功发展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讲话中特别指出,需要重视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作用,并始终着眼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大循环,而不是各地的自我小循环。
因此,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加大与周边各省的经济合作与循环,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加强泛珠三角开放合作,紧密联系北部湾城市群,从而形成地区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格局。
马兴瑞省长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指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是省内不同市发展不平衡。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占全省GDP总量的80.8%,人口占全省的55%。这样计算,粤港澳大湾区9市的人均GDP为14万元,是其他12市的3.43倍。因此,“十四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应发挥积极的牵引带动作用,以改善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二篇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广东省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而言,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快科技的自立自强。广东省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是,在基础科学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与北京、上海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2019年,北京和上海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分别是6%和4%,广东省是2.9%。但是,如果扣除深圳市的GDP和研发投入,广东省的研发强度为2.2%,低于江苏省的2.8%和浙江省的2.7%,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基础研究方面,2020年中国基础研究占研发总经费比重首次超过6%,为6.2%,但与韩国的12%、美国和日本的17%相比,差距依旧较大。在基础研究、投入比重方面,广东省并没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我国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我们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本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近年来,广东省十分重视补上这方面的短板,比如落户于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自建成以来对基础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美国对中兴、华为等企业的高端芯片禁令,对国内科技行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也确实给全国和广东省以警示,即“卡脖子”问题不可忽视。所以,“十四五”规划纲要突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要支持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0年10月,我到广州中新知识城调研,那里与前几年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进展。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和研究生院已经启动,百济神州的原创性抗癌药有了重大突破。广东省的技术创新较强,相对而言,科学研究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现在广东省正在积极推进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重大的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原始创新。为此,一方面广东省要继续争取更多中央支持,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各市对于科技支出的增量以及存量优化,也要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倾斜。既发挥国内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也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吸引海外人才。此外,还要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增加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形成更强大的合力。
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三篇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广东省的产业链水平是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产业链完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是吸引人才前来的重要因素。例如,深圳迈瑞生物医疗公司在体外医疗诊断设备、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已经位列世界前三,其供应商有970家,其中470家就在深圳附近。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完备、供应能力强的一个明显优势和实例。
从发展的角度讲,广东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在持续推动,走在全国前列。但客观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土地开发强度高,特别是珠江口东岸十分缺地。所以,在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方面需要不断迈出新步伐。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是广东省,但制造业第一大省是江苏省。2020年,广东省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3%,江苏工业增加值增长了约6%。当前,广东省内已经全面启动珠三角核心区村级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工程。2020年我去佛山顺德区调研的时候发现,在省里的支持下,它启动了村级工业园的升级改造,有将近300个工业园区,占地约21万亩,到2021年底大约能够谈下来7万亩,剩下14万亩争取到2022年基本完成,2023年收尾。改造之后,建筑容积率可以从目前的0.8升到2.6,亩均税收可以从目前的4万元增加到40万元。同时,改造后引入的是大批智能化、数字化的先进制造企业,整个产业升级将取得明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在,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把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在这方面,包括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方面,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五”规划纲要第三篇确定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举措。这些年,广东省一直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交通运输网络。2010年,广州南站开运,目前旅客流量已经超过北京南站,居世界第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轨道交通网、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等已经被列入“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交通强国建设工程专栏,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正在积极开展建设。
另一方面,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新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5G等。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建设后的多领域大规模应用。比如,2020年末,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72万个,广东在2020年新建5G基站87,200个。5G的建设投资巨大、耗电高,造成运营成本高,因此不仅要在技术进步等方面采取措施,还要扩大其应用规模。如果只依靠传统的个人客户,它的巨大优势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下一步,要抓紧推动工业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