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青:中国式现代化下的金融科技新使命
随着中国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宏伟目标。基于此,现尝试从数字银行的发展视角出发,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指引下,数字银行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践行金融科技的新使命。
 
前期成果:金融科技有效助力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此前,关于如何立足于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普惠金融服务,是全球金融机构一直在探索解决的国际难题。以小微企业贷款场景为例,过去的传统模式难以化解供需矛盾。其中,在需求侧,小微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短、小、频、急”,即用款周期短、金额小、频率高、用款急;而在供给侧,银行传统小微产品通常风险成本高、运营成本高、服务成本高。供需的不匹配导致了传统普惠金融业务往往是门槛高、手续繁、周期长、效率低、审批严、条件多,难以有效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的核心痛点。
 
近几年来,不少金融机构通过发挥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为破解普惠金融这一难题探索着可行路径,逐渐体现了金融科技在助力数字普惠金融方面的价值。以微众银行为例,主要是采用数字原生银行的模式,通过“科技+数据”打造数字化普惠金融核心能力。从创立之初,微众银行就确立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定位,旨在发挥数字科技优势,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更好地服务普罗大众和小微企业。八年来,微众银行持续加强科技投入,构建敏捷的组织架构,将科技创新理念深植于基因里,并紧紧围绕前沿科技和数据要素等新型生产要素打造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功实现了集新型分布式系统架构、大数据风控、互联网产品设计、纯线上化服务模式、数字化营销体系等特色为一体的数字化普惠金融解决方案为大众和小微企业带来普惠、便捷、安全的线上金融服务。
 
从实际效果看,截至2022年6月,微众银行已累计服务全国3.5亿个人客户和超300万家小微市场主体。经过八年沉淀,微众银行逐步建立以“微粒贷”“微业贷”“微众银行App”等为代表的产品矩阵,广泛服务了个体工商户、新蓝领、年轻白领、小微企业等多层次群体。具体以产品为例,微业贷超过60%客户为企业征信白户,复借率达60%,笔均提款仅约28万元;在服务成本的可负担性方面,贴息后最低利率可至1.62%,且超50%已结清单笔贷款成本低于1000元;在客户体验方面,微业贷随借随用的贷款方式亦能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短周期的融资需求,匹配其“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在可持续性方面,信用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实现了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商业可持续。
 

 
新的使命:以金融科技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金融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本质是最大程度发挥技术和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因此金融科技也应该助力产业数字化及其他国家战略,发挥更大的用武之地。
 
在多个重大会议和监管政策的引导之下,未来的国家战略目标方向也正逐渐明晰,即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基于上述战略方向,不难判断,未来金融科技的使命将从聚焦于“提升效率”逐渐过渡到聚焦于“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具体从细分目标来看,可先从以下四个方向发力。
 
通过金融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精准滴灌小微
 
在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上,以微众银行为例,已推出了基于金融科技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精准滴灌小微,在农业领域打造了差异化的服务:不仅通过前沿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风控手段,与饲料、化肥、农机等行业的核心企业建立合作,挖掘这些核心企业的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的数据价值,为其上下游供应商提供服务;还基于小微养殖户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记录、纳税记录等可信数据,为其提供信用贷款服务,有效支持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此外,微众银行还积极通过前沿科技助力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目前,微众银行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开源技术已支持了阳澄湖大闸蟹、西湖龙井、海南阉鸡、内蒙古肉牛等天南地北众多农产品的溯源;在基于AI的卫星遥感数据方面,也已覆盖国内外多光谱、SAR、夜光等多种类型卫星200余颗,覆盖数据量级40TB/日,并初步探索用于农业保险(洪涝灾害定损、病虫害定损)、大宗商品跟踪(作物种植面积监测)等场景中。
 
展望未来,金融科技还可以在更多的农业应用场景中,以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农业产业链的数据要素价值;以可信的区块链技术实现更多样化的农产品溯源,全面促进终端消费升级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以更丰富和更智能化的卫星遥感数据分析,提升农业数据采集环节的可信度,提升乡村经济活力,支持乡村振兴。
 
通过金融科技助力数字经济:弥合数字鸿沟,解放数据要素生产力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具体从金融科技的能力边界来看,或可在弥合数字鸿沟、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解放数据要素生产力等三个目标发挥较高的价值。
 
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金融科技可以助力更多无障碍版本和适老版本的产品落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障人士,其中有1700万视障者、2700万听障者;此外还有1.76亿65岁以上老年人,面向这些群体的产品的无障碍改造进程非常值得关注。以微众银行为例,2016年,微粒贷产品就已是全国范围内第一家增设手语视频客服的银行金融产品,其后,微粒贷又启动了信息无障碍优化项目,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微众银行App也开展了移动金融App的无障碍改造,通过AI语音合成、结合速度传感器、人脸边缘检测、光线活体等技术,为视障客户提供更切合其体验的服务。此外,微众银行App还推出针对适合老年人使用的适老版本,让老年用户可以更便捷地使用数字服务。
 
同时,金融科技充分助力了各大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从广度上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例如,微众银行牵头的FISCOBCOS区块链开源生态圈,已汇聚超过3000家机构与企业、7万名个人开发者,并在金融、农业、制造业、文娱等重点产业领域助力了200余个标杆应用的落地。
 
未来,金融科技还可以在解放数据要素生产力方面发挥关键的推动作用。例如,微众银行一直积极探索分布式数据传输、区块链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在数据合规与隐私保护的基础上发挥数据生产力。结合小微企业的数字金融场景,其中用以评估企业信贷风险的数据要素非常关键,而通过基于金融科技的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将更易于同时满足数据安全存储、可信传输及协同生产等数据应用需求,支持数字金融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