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厉以宁 | 陈东升:厉以宁和他们的时代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有很多方面的改革,根本性改革就是两个:一是宏观层面的价格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二是微观层面产权和所有制的改革,形成了我们今天庞大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在这场改革里,经济学家是思想启蒙的先锋,是决策咨询的智囊,更是市场经济的捍卫者。

 

厉以宁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所有制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作者是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研究院理事长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他曾受教于厉以宁老师。这篇文章细数了以厉以宁为代表的这一代人对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贡献。他希望有源源不断的经济学者,能够传承他们那一代人的薪火,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与探索做出新的贡献。

 

文章将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16期。


 

2月27日,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去世。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所有制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厉以宁先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改革先锋”。我的老师董辅礽先生跟厉以宁先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2003年董老师去世前把他未完成学业的博士生托付给厉以宁老师指导,并要求我们所有同门向厉老师执弟子礼。厉以宁老师去世后,我写了一篇纪念的文章,这次《北大金融评论》要出一期纪念刊,巴曙松教授跟我约稿。也借此机会,再谈谈厉以宁老师和董辅礽老师他们这一代人对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现代化的本质是从农业社会以家庭与血缘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转变为工业社会以工厂和公司为代表的大规模社会化生产。工业化带来了规模化、集中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聚集了人口,推动了专业化分工,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不断推动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

 

中国是农业时代最成功的国家,创造了 5000 多年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但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落后了。从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当东西方相遇,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与新兴的工业国的碰撞,开启了中国 180 余年工业化与现代化探索、奋进的历程。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80 余年来,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三个阶段。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所有的一切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 :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探索的成功路径。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经历了两个阶段,或者说两个版本的现代化:一是学习苏联,走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通过156 个项目、两弹一星、三线建设,形成了我国国防重工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工业化基础。第二是 1978 年开启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核心是通过内部改革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和体系,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催生一波接一波的民营企业创业浪潮 ;同时通过开放引进港澳台以及发达国家的资本与技术,逐步建成品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工厂;再就是出口换取外汇支持国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化建设。经过40余年的努力,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有很多方面的改革,根本性改革就是两个:一是宏观层面的价格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二是微观层面产权和所有制的改革,形成了我们今天庞大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上世纪 80年代是这些改革讨论、碰撞的高峰,所以我说80年代是改革的时代,90年代是企业家的时代,本世纪第一个10年是跟国际接轨全面融入全球化的时代。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



在这场改革里,经济学家是思想启蒙的先锋,是决策咨询的智囊,更是市场经济的捍卫者。柳红在《80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一书中,把中国的经济学家分为三代,第一代包括孙冶方、薛暮桥、于光远、张培刚、陈岱孙、杜润生等老先生,第二代以蒋一苇、马洪、杨培新、刘国光、董辅礽、高尚全、厉以宁、吴敬琏、萧灼基、赵人伟等经济学者为代表,周小川、林毅夫、张维迎、周其仁、华生等“中青年”是第三代。第一代基本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经济学家的师长或上级,比如我的导师董辅礽先生在武大求学于张培刚先生,在苏联求学时做过孙冶方先生的翻译,回国后被孙先生调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像第三代的林毅夫、周其仁等人,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了杜润生先生主持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这三代经济学家共同投身改革,探索和推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厉以宁先生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经济学家恰逢其时,成为80年代改革的中坚。“杨承包”“厉股份”“吴市场”“萧股市”“董氏八宝饭”等称号,代表了他们对改革的贡献。

 

产权和法治是市场经济的两大支柱。董老师和厉老师都以极大的勇气冲破理论和思想的禁区,把推动市场经济的路径落脚到产权和所有制改革上。董老师因提出发展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等,在多个领域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做出开创性贡献,被称为中国所有制改革的拓荒者和民营经济的辩护人。厉老师也因在股份制改革和推动“民营经济 36 条”和“民营经济新 36 条”出台而被称之为“厉股份”“厉民营”。他们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期间,还共同参与了期货交易法、证券法、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拍卖法等重要经济法律的起草或审议工作。他们的贡献,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改革和市场实践。

 

现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中后期,正在向后工业时代、服务业时代迈进。中央也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时代、新格局、新起点,也给中国的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今天纪念厉以宁老师和他们的时代,最根本的还是希望有源源不断的经济学者,能够传承他们那一代人的薪火,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与探索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将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16期,

现在征订全年刊和三年刊,

即享超值优惠!

快扫码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