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田:低净息差时代下的信托服务价值体系重构


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金融行业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擘画了蓝图,首次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信托服务是金融服务的细分业态,基于信托法律关系,通过运用多元信托工具,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专业化的受托服务。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袁田在《北大金融评论》发文表示,低净息差时代,金融服务附加值的价值创造逻辑已经发生质变,信托行业需要立足我国经济新发展阶段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具有信托特色的资产管理价值链和财富管理价值链,主动变革“息差取酬”的传统盈利模式,根据信托业务分类新规,重构信托“新服务”增加值的范式要件,擘画具有信托差异化特色优势的第二曲线,创造稳健、可持续增长的信托“新服务”价值体系。
 
本文完整版即将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20期。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净息差持续收窄,利润增速有所下降。随着中国金融加速走向国际化和市场化,不仅需要理性看待低净息差的客观现实,更需要深入思考金融服务增加值的构成转变以及金融服务盈利模式的迭代优化。

 

信托服务是金融服务的细分业态,基于信托法律关系,通过运用多元信托工具,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专业化的受托服务。低净息差时代,金融服务附加值的价值创造逻辑已经发生质变,信托行业需要立足我国经济新发展阶段和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具有信托特色的资产管理价值链和财富管理价值链,主动变革“息差取酬”的传统盈利模式,根据信托业务分类新规,重构信托“新服务”增加值的范式要件,擘画具有信托差异化特色优势的第二曲线,创造稳健、可持续增长的信托“新服务”价值体系。

 

信托“新服务”价值体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分类指导,金融服务兼具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特征。针对为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活动提供服务的场景,金融服务属于生产性服务业;针对居民借贷、典当、商业养老金、健康保险等生活服务场景,居民金融服务则属于生活性服务业。基于信托制度安排灵活和信托目的设立自由的特征,信托业务兼具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属性,构建具有信托特色的资产管理价值链和财富管理价值链是信托行业面向“资产端”和“财富端”可以并应当同步发力的重要路径。

 

构建具有信托特色的资产管理价值链

 

信托公司以生产性企业为服务对象,可为企业提供“资产孵化—资产流通—资产交易—资产变现”的资产价值链赋能服务。立足新质生产力培育,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就是信托公司引导社会资本寻找并投向“资产端”的新方向。结合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信托公司应逐步摆脱一般工商业、基础设施、不动产等传统产业投资的同质化竞争,结合股东背景和资源禀赋,在科技信托、绿色信托、数据信托等新产业信托方面创新开拓。

 

 

一是主动布局科技信托,赋能科技创新价值创造。信托公司可以主动募集并培育赋能“专精特新”企业的耐心资本,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全生命周期为科创企业提供科创贷款、科创投资、科创基金、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多样化的受托服务,贯通科技成果从知识资源向知识资产和知识资本转化的过程,促进科技—产业—信托的良性循环。根据《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22—2023)》统计,信托公司主动在智能驾驶、光通信、半导体关键设备、电子及航空高端特种材料、工业软件开发等突破我国科技创新“卡脖子”领域持续提供金融支持和信托服务,逐步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特色商业模式和创新实践。

 

知识产权信托就是科技信托的特色业务形态。知识产权信托最大的优势在于知识作为“资产”可以得到信托法制下的财产独立性保障。就服务方式而言,知识产权项下的各类财产权形态,例如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都可以作为信托财产,信托公司可以根据权利人的个性化需求安排差异化的金融工具,提供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证券化、股债联动等多种资产管理形式;就服务周期而言,围绕知识产权的权利创造、转化运用、权利维护、代际传承等全生命周期,信托公司还可以提供除投融资之外的服务信托功能,帮助知识产权权利人全方位保护权益,实现知识产权的财富价值。

 

二是大力拓展绿色信托,赋能生态环保价值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信托是指信托公司通过绿色信贷、绿色股权投资、绿色产业基金、绿色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金融工具运用,服务绿色低碳企业或传统产业绿色化,为形成和培育绿色资产提供特色信托服务。绿色信托已经成为大多数信托公司战略布局的重点业务方向,根据《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2022—2023)》统计,2022年末,信托业存续绿色信托规模共计为3313.95亿元。

 

三是创新探索数据信托,赋能数据资产价值创造。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加速,发掘并实现数据资产价值已经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创新领域。数据信托就是将数据资产及数据权益作为信托财产,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可以起到制约监督数据权属相关方的作用,在更好维护数据主体权益的前提下推动数据流通,进一步发挥数据价值。结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二十条”)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相关内容,数据资产“入表”自2024年开始正式实施。根据信托业务新分类标准,数据资产在信托监管部门批准下可成为新型资产服务信托的信托财产细分类型,为信托公司开展数据信托业务创新提供合法合规保障,助力数据资产的价值有效释放。

 

构建具有信托特色的财富管理价值链

 

信托公司以财富客户为服务对象,以金融消费为服务场景,可为信托客户提供覆盖家庭或家族全生命周期的“财富保管—财富增值—财富分配—财富传承”的财富价值链赋能服务。不同于“资产端”的价值创造逻辑,“财富端”的特色信托业务更加注重“服务”的价值彰显。针对不同的生活场景和金融消费需求,信托公司可以开展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养老信托、特殊需要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等个性化的信托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责任使命。

 

一是加速开拓家族信托和家庭服务信托市场,实现“长资金匹配长资产”的稳健规模效应。根据中国信托登记公司披露数据,信托业务分类新规实施以来,2023年6月至12月,家族信托、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业务成立规模分别为466.10亿元、37.85亿元、683.81亿元,合计1187.76亿元,信托本源业务蓬勃发展。据相关市场机构测算,财富管理整体存续规模或已突破9000亿元,但相较于信托行业整体受托资产规模23.92万亿元,占比仍然偏低。如何将家族和家庭财富的长周期资金与耐心资本培育的长周期资产相匹配,既是信托公司的特有机遇,也是对其专业化受托服务能力的挑战,信托公司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拓展市场规模,加强对财富客户的长期主义投资理念引导,主动配置资产价值链上的优质权益产品,实现长周期资金与资产端的供给动态平衡。

 

二是精细化定位养老服务的信托利基市场,实现财产权益多样化设计管理的信托差异化优势。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鼓励信托公司培育发展养老信托、绿色信托、知识产权信托等业务。面对老龄化背景下日益加速发展的养老大市场,信托公司需要寻找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差异化定位,聚焦信托账户一体化服务功能,一方面需要丰富养老信托的财产权益类型,例如“以房养老”“住房反向抵押”等非现金形式的不动产或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相关权益可以作为信托财产,灵活设立养老信托;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应与专业康养照护机构合作,采取共同受托人制度安排,将受托人的信义义务拓展至其他相关专业机构,共同打造受信托法保护及约束的“受托服务”机制,进而维护受益人的最佳利益。

 

三是主动担当特殊需要信托的品质受托人,提供应对社会民生急难愁盼的信托解决方案。信托业务分类新规明确规定了特殊需要信托的业务类型,鼓励信托公司为老残家庭及其他特殊需要人群提供受托服务,既是切实回应社会关切的现实需要,也是发挥信托制度功能,引导信托公司主动担当,彰显可信、可靠、可托付“服务”价值的本源业务,以财富管理+特需照护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设立人解决特殊需要人群能够得到正常照护并能享受品质生活的后顾之忧。与养老信托业务性质类似,特殊需要信托的专业受托服务价值一样需要信托公司与相关医养照护机构协同完成,且可根据委托人意愿自由设立监护人、监察人、管理委员会等多种参与主体,相互监督,共同维护特需群体的合法权益和最大利益。

 

四是积极发挥公益慈善信托的社会价值,弘扬金融向善的信托文化,主动提供推进共同富裕的信托力量。根据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统计,截至2024年5月末,慈善信托备案1787项,慈善信托财产总规模为72.08亿元。引导社会资金通过信托方式注入公益慈善事业是慈善信托的重要社会功能,在《信托法》和《慈善法》规范下,慈善信托受托人不仅需要对慈善信托财产管理履行忠实、勤勉的信义义务,还应对慈善项目按约执行进行协助和监督,体现主动受托服务功能。

 

信托业务新分类下,信托“新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量的飞跃和质的延展,在资产管理价值链和财富管理价值链上可以且已经在持续贡献信托服务的附加值,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如何衡量信托“新服务”的附加值,形成合理的市场定价机制,成为信托公司商业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信托“新服务”盈利模式

 

自信托公司展业以来,融资类信托一度是信托公司最主要的业务类型,“息差取酬”是信托公司通过发放信托贷款业务赚取信托报酬的主要盈利模式,在信托资金运用方式上,与以采取间接融资为主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高度同质化。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2010年以来历时性行业数据分析,2010年2季度末,融资类信托占比曾达到63.77%的历史高位,超过投资类信托和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的总和,此两类信托业务规模占比分别为17.32%和18.91%。直至2014年4季度末,投资类信托才首次超过融资类信托占比,其后融资类信托比例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末,融资类信托占比14.5%,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为3.48万亿元。

 

随着资管新规的颁布实施,尤其是2023年信托业务分类新规正式实施后,信托业务结构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如前所述,信托公司积极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资产服务信托且已经形成一定市场规模,但是不同于资产管理信托的取费逻辑,资产服务信托的商业模式还有待开发,尚未形成公允且经过市场检验的定价模式。

 

 

值得深入分析的是,新分类下不同类型的信托业务创造服务增加值的逻辑和方法差异显著。首先,对于资产管理信托而言,显然,类银行的信托贷款“息差取酬”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根据2023年信托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虽然整体上信托业经营收入和净利润实现了止跌回升,但是经营压力依然较大,根据52家信托公司年报披露,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的平均数为18.25亿元,较2022年下降3.75%,只有25家信托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尚有半数以上信托公司净利润创造承压。

 

 

其次,对于收取交易费和服务费的标品资产管理信托业务,信托行业在大财富和大资管产业链上的竞争日趋激烈。相比之下,资产服务信托的市场前景的确是一片蓝海,结合资产服务信托的服务内容和专业要求,可以尝试构建资产服务信托的计算公式:

 

资产服务信托增加值 = 服务场景 / 行业标准(%)×信托服务费(科技投入 × 智力劳务×专业技能)× 受托资产管理规模

 

相应地,信托服务费具体包括科技投入、智力劳务、专业技能三个因素,这是决定未来信托服务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还须特别关注的是引入服务场景及行业的收费加权因子,例如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和养老信托,取费标准和增值逻辑显著不同,需要差异化考量和判断。

 

为了鼓励创新并促进行业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建议信托业协会组织会员单位成立各类信托业务专委会,规范行业收费标准、制定产品及业务服务示范模板、组织行业内外沟通、开展相关商业模式研究及在业务培训方面发挥专委会职能,凝聚行业合力开展引导式创新

 

信托“新服务”提升建议

 

信托业务新分类下,随着信托公司持续推进深化转型,分化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现象,各类受托服务的取费模式将走向多样化和差异化,同质化的单一取费模式将被取代。未来,针对同类业务,影响信托公司收费差异化的最重要原因将是专业化能力建设的差异化。信托公司应围绕传承股东基因、彰显区域特色、强化投研引领、数字金融赋能、厚植信托文化等维度构建差异化能力体系和战略业务布局。

 

第一,传承股东基因。股东资源背景是信托公司树立专业化区分度的先天优势禀赋。信托公司的主要股东背景多元,产业股东和金控股东的信托公司各具优势。产业股东背景的信托公司在资产端获取项目及业务资源优势明显,例如中粮信托、英大信托、华能信托、中航信托等公司,围绕股东所在的产业链供应链开展产业金融服务既是信托公司服务主责主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细分领域的有利场景。相比之下,金控股东背景的信托公司则在资金端获客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中信信托、上海信托、建信信托、光大信托等公司,在家族及家庭服务信托业务的客户资源获取及场景服务创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金融协同业务方面也便于整合资源。

 

第二,彰显区域特色。2023年,信托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信托公司异地部门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优化信托公司跨区域经营模式,促进信托公司改革转型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在符合监管要求基础上,信托公司可以此为契机,结合业务新分类积极主动谋划区域性的战略业务布局,更好服务本地生活,做精做深场景金融和信托服务的有益尝试。属地显名化展业的信托公司更容易与本地客户建立稳定持久的服务关系,打造“信托服务在身边”的贴心财富管家角色,也更容易获取并维系客户信任,让普通百姓切实感受到信托服务的温度和专业度。

 

第三,强化投研引领。信托业务新分类下,各类创新业务的研究能力是决定商业模式合理性的前置条件,没有研究先行的储备和积累,深入分析信托服务增加值的结构变化,创新信托服务可能寸步难行。例如,在“双碳”背景下,信托公司大力发展绿色信托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是如何科学界定和评价绿色信托业务实效目前仍是行业待解决痛点。核心原因在于,信托公司主动管理的绿色信托业务要以绿色产业研究能力为前置条件,信托公司只有具备绿色资产的识别能力、管理能力、评价能力,尊重清洁能源、循环经济、锂电储能等绿色产业细分的差异化发展逻辑和企业成长规律,才能提供体系化、专业化的绿色信托服务,逐步形成绿色信托业务的共识性评价标准。实践中,中航信托、兴业信托、百瑞信托、英大信托都在绿色信托的业务创新研究方面提早布局,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绿色产业研究成果,也实现了对绿色信托业务的有力支持。

······

《北大金融评论》第19期已上架

现在征订全年刊和三年刊

即享超值优惠

快扫码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