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官方微信/微博
疫情之下,美国政府实施了极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进行救市,甚至直接给民众发钱,天量的货币洪水般冲向了全世界,有效拉动了经济,同时也带来了高通胀。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能源价格起伏波动,主要国家通货膨胀率大涨。为应对持续走高的通胀,2022年3月美联储被迫开启加息进程,将基准利率从接近0%在不到两年内直接加到5.25%至5.5%。美元流回美国,资金流出其他国家和地区,造成全球流动性收紧。
情况持续到2023年下旬,美联储在9月和11月连续两次暂停加息,美元指数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起伏跳动,一度跌破102关口。12月中旬,美联储发布了年内最后一次利率决议,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公开发表美国要降息的消息。他表示,即使没有出现经济衰退,美联储也愿意降息,而且“不会等到通货膨胀率到2%再降息,因为那将会太晚”。历史性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可能已经结束,讨论降息的问题开始“进入视野”。
未来,美国利率周期将如何塑造世界经济?美元利率周期的大幅起落是否会逐步动摇全球市场对美元的信心?美元利率短期内是会迅速回落,还是会继续在高位盘旋一段时间?我们试着把问题拆解找寻答案。
从主要方面看,首先着眼全球经济格局,追踪变迁的脚步,美国是否会出现国家能力的巨大失败?其次探究美国是否会部分放弃保持美元的公共产品特性而更多相对孤立地只考虑用美元服务于自身的利益;最后思考是否能出现更加国际化的其他货币,形成现实的对美元的替代能力。
转换思考维度,社会经济的变革、金融环境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催生出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未来这些技术的渗透必然会对货币政策提出挑战,针对技术而制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应该会突破我们传统货币政策的理论,持续催生出新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迎来新的“利率世界”。
基于此,我们策划了本期杂志主题:利率新世界,邀请丁安华、鄂志寰、弗朗西斯科·贾瓦齐、张明、李永森、张智威、徐奇渊、崔历、谭小芬等一线专家和学者共同探索、研究、解读这一话题。另外,我们还邀请了诺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来讨论劳动力市场摩擦和AI时代的工作相关话题,极具前沿性和实践性。
从货币政策观察,尽管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大概率已经见顶,但未来转向时点及路径仍然存在不确定性。2023 年四季度以来,PMI、非农就业和零售数据渐次证伪了三季度美国经济脉冲的可持续性,“再通胀”风险也显著下行,进一步加息已无必要,市场预期美联储将于明年中开启降息的讨论。
高利率环境下美国经济韧性超出市场认知。2023年前三个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折年率分别达到2.0%、2.1%和5.2%,其他实体经济指标表现良好。美国经济在高利率环境下保持韧性,得益于健康的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以及结构性因素的支撑。
美联储很可能未来不再加息。然而考虑到短期内核心CPI同比增速很难降至2%附近,这意味着,至少在2024年上半年,美联储转为降息的概率很低。这就意味着,至少在未来半年内,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依然不得不在很高的短长期利率水平下运行。
综合美国的经济表现判断,美联储本轮加息正在进入尾声。中国应当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在政策选择和实施时,密切关注美联储的政策动向,以及通过实体经济和金融渠道带来的对贸易、投资、市场的影响。
任何国家过度使用经济刺激,“失控”后都将遭遇不同形式市场自发紧缩的惩罚。真正的教训是,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之前,政府应该问问在达到自然失业率之前还有多少空间。
通胀回归之路可能并非一帆风顺。在此过程中,如果美联储过早释放降息信息,可能刺激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企业投资反弹和消费增加,进而导致通胀基础更为牢固或通胀二次反弹,那么2%的通胀目标将更难实现。
随着美联储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紧缩,去全球化对美国国债利率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出来,国际买家对美国国债需求降低,提高了美债利率的上行风险。
美国经济和政策基本面意味着美联储转向宽松货币政策会较为小心。市场的降息预期可能部分落空,加上财政保持扩张,全球利率仍难以大幅下行。
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元强势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负面溢出效应更大,影响时间更长。受溢出效应影响的经济体如果未能拿出有效应对方案,可能会面临货币贬值、外债承压、市场动荡、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风险。
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是为了抑制美国的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率,其他国家的高利率政策有的是为了给国内经济降温,有的则是为了稳定资本流动和汇率。高利率政策总体而言推升了融资成本,从而会抑制这些经济体的生产、投资与消费活动。
ChatGPT 等类似技术确实是技术应用的进步,对我们处理数据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生产力的提高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劳动力结构调整(the restructuring)是必需的。
新刊即将上架!
现在征订全年刊和三年刊,
即享超值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