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晚,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邓洲博士,带来主题为“概念、选择与应对:未来产业发展概述”的讲座,讨论了未来发展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路径、面临的挑战,并特别关注了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要素条件及政策支持等关键问题。
2025年11月4日晚,应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邓洲博士做客“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为大家带来“概念、选择与应对:未来产业发展概述”的精彩分享。本次云书会通过线上直播形式举办,在线观看人数逾700人次。
邓洲博士讲解“概念、选择与应对:未来产业发展概述”邓洲博士首先明确了未来产业的定义,指出其必须具备高技术性、战略性、不确定性、高成长性和幼稚性五个基本特征。他接着提到,未来产业的发展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实验推广阶段和规模化发展阶段。在谈到产业生态系统时,邓博士认为,这是一个包括研发部门、供应商、数字技术赋能、消费者和政府参与等方面的复杂网络。如何识别和选择具有潜力的未来产业?邓洲博士提出了三个关键标准。首先是技术成熟度,邓博士强调应根据技术成熟度曲线来判断技术所处的阶段,并根据不同主体(如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技术路径。其次是市场需求,新技术对现有产品的替代能力和满足新需求的能力是判断未来产业的重要依据。最后是要素条件,邓博士认为体量大的国家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更适合支持未来产业的发展,而企业则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条件。在讨论政策如何支持未来产业时,邓洲博士指出,政策的核心作用应是尽量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到了将产业政策和创新政策相结合的“双重剑合一”概念。邓博士强调,政策应具备包容性和韧性,以识别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邓博士认为企业在制定内部政策时也需要贯彻同样的包容性和韧性,要允许试错和失败,以此来促进真正的创新和发展。在互动问答环节,邓洲博士就听众关心的未来产业转变标志、传统产业融合及产业泡沫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他指出,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成熟,需要看其盈利模式、产业链和技术成熟度。在谈到产业融合时,他以集成电路为例,说明传统产业需要经历深刻变革。最后,他强调要区分技术选择中的泡沫和投资过剩的泡沫,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此次讲座为“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第17期。“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由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高级顾问巴曙松教授发起创办,旨在普及经济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邀请优质经济金融书籍或课题作者为嘉宾,对书籍或课题内容进行解读分享,为读者提供一个能够与书籍作者深入交流的机会。该活动主要面向国内外高校经济金融专业在校学生、金融专业从业人员以及对经济金融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分享内容主要围绕书籍内容及与书籍主题相关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