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官方微信/微博
需求不足伴随着资本回报率的下降,这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经济问题。本次云书会邀请了致诚卓远投资董事长史帆先生,带来了主题为“资本主义顽疾——需求不足的内在原因和当代解决模式”的精彩分享。史帆先生从企业微观投资逻辑角度,以一个金融从业人员及创业者的视角,对社会需求不足的成因及解决方案进行观察与思考。
2025年6月23日晚,应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邀请,致诚卓远投资董事长史帆先生做客“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为大家带来“资本主义顽疾——需求不足的内在原因和当代解决模式”的精彩分享。本次云书会采取线下分享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各平台累计观看人数逾3000人次。
史帆先生讲解“资本主义顽疾——需求不足的内在原因和当代解决模式”
在剖析需求不足的根源时,史帆先生首先介绍了全社会实物资本回报率的计算方式:全社会实物资本回报率=资本总回报/全社会资本存量,并以此计算出当前全社会的实物资本回报率约为4.8%。
随后,史帆先生通过对比1960至2020年美、日、德等主要经济体资本回报率变化曲线,揭示出全球资本回报率从平均7%降至4%的下行趋势,进而提出“资本收益不可能三角”理论——超额资本存量扩张、资本回报率维持与非资本收入占比提升无法同时实现,这一矛盾导致企业投资预期回报率持续走低,形成“回报率不足-投资萎缩”的恶性循环。
史帆先生阐释“资本收益不可能三角”
史帆先生随后介绍了收入理论模型:收入=投资+消费+盈余。他指出,对于无法无限负债的个人而言,从中长期看,支出(投资+消费)无法大于收入,所以无法持续贡献大于其收入的需求。资本收益者的消费倾向通常较低,因此必然存在盈余需要社会其他成员来借贷。现实中对于这部分盈余的消化正是各国无穷增长的国债的来源。一旦国债及相应的财政支出无法填补资本收益者收入与支出之间的空缺,社会就会呈现出总需求不足、经济螺旋下滑的状态。
史帆先生介绍针对需求不足问题现有体系下可能的解决思路
史帆先生指出,要解决需求不足的困境,必须对当前的经济运行模式进行调整,创造性地提出了“国股民营”这一建设性方案,即在满足“两个分离”——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的分离以及资本所有者与投资决策者的分离的成熟资本市场中,将资本所有者从个人置换为公有,以此将企业盈余资金吸收进经济循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为解决当下经济困境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
史帆先生分享“全民大基金”设计构想
最后,在提问互动环节,史帆先生针对观众提出的资本收益不可能三角的成立条件、劳动收入增加导致的模型变动等问题做了精彩且详尽的解答。
史帆先生与现场观众赠书留念
此次讲座为“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第16期。“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由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高级顾问巴曙松教授发起创办,旨在普及经济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邀请优质经济金融书籍或课题作者为嘉宾,对书籍或课题内容进行解读分享,为读者提供一个能够与书籍作者深入交流的机会。该活动主要面向国内外高校经济金融专业在校学生、金融专业从业人员以及对经济金融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分享内容主要围绕书籍内容及与书籍主题相关的话题。
(撰文:孙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