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然处于上升期,疫情的持续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治理带来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也不断刷新人们对此次疫情的认识。《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博士在本次讲座中介绍了新冠经济学分析框架,从经济、金融、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剖析新冠冲击的影响,并介绍各国出台的非常规应对政策,具体阐述了重启经济的条件、防疫措施等,还展望了疫情后的世界。
6月5日晚,应巴曙松教授邀请,《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杨燕青博士莅临“北大汇丰金融茶座”,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新冠经济学’和后疫情时期的世界”的精彩线上讲座。根据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共624人观看,收获14525个点赞。
杨燕青博士目前担任《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邀高级研究员、第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她拥有丰富的新闻、学术和管理经验,多年来一线采访了全球范围内百余位中央银行家、财长、政要领袖和经济学家,曾主持《经济学人》等高端访谈电视节目,并作为媒体领袖、主持人和发言者出席包括世界经济论坛、IMF和世行年会、博鳌亚洲论坛等国内外多个重要论坛和会议。
杨燕青博士早年在《经济研究》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亦有英文著述。她参与设计和直接领导第一财经研究院转型为经济政策智库,主持、推动和主编了多项研究,包括“中国金融风险与稳定报告”、“中国和全球ULC报告”、数字经济及其治理、新冠疫情的经济金融冲击和应对等。她拥有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
杨燕青博士讲座开场
讲座开始,杨燕青博士首先介绍了新冠经济学的分析和研究框架。目前全球疫情仍然处于上升趋势,尤其是全球每日新增病例数量仍然在增加。杨燕青博士指出,基于SEIR模型及第一财经研究院研发的“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病毒传播模型”可以对疫情发展进行预测,但一些国家的疫情预测结果与实际疫情发展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其实反应了政策应对(更好或更差)的效果,同时,对疫情的预测确实非常困难。
在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疫情经济学框架中,疫情分析模型与经济学分析模型加总共同构成了疫情经济学。疫情经济学将生命的价值用经济学的方式来量化,通过衡量“封锁”政策可以拯救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并和经济体可以承受的最大经济损失相权衡,来分析何种程度的封锁以及何时放开封锁等疫情应对措施是最恰当(optimal)的,即能够在一定限度的生命和经济损失的范围内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运用类似“战时”政策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救助企业和个人,改善市场预期,降低经济暂停和衰退的冲击。
杨燕青博士介绍讲座框架
随后,杨燕青博士探讨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新冠疫情的冲击至少表现在需求、供给、贸易及全球价值链、金融、长期生产率五个方面。杨燕青博士表示,此次疫情的影响程度超过2008-2009年的“大衰退”,一些经济学家将“1918大流感”和战争的冲击进行类比,虽然这种类比过于悲观,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和价值链紧密相连,经济和金融市场高度耦合的状态下,“经济暂停”影响范围会更大,链条更长,速度更快。今年以来全球贸易出现了大幅下降,已经远远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未来全球贸易的走势的预测也有一个整体的下滑。
全球金融市场在3月底到达低点之后迎来V型反弹,隐含了预期经济也V型反弹的判断,但杨燕青博士认为这一轮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政策的回应,尤其是货币政策。由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疫情还在快速蔓延,疫情严重的国家往往债务高企、汇率贬值,加之油价崩溃,新兴市场未来面临的冲击将会远大于发达国家。在疫情对经济的长期影响方面,杨燕青博士提到经济学家Jonathan Portes的经济模型,该模型认为疫情不仅对短期经济有冲击,对未来也会有长期的影响(lasting scars)。
谈到疫情中的经济政策,杨燕青博士表示,疫情期间,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均采取了正常时期难以想象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应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全球财政赤字约为全球GDP 的10%,这自然带来财政赤字如何融资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赤字货币化(即财政支出无需偿还),而现代货币理论(MMT)的观点也跟赤字货币化类似。
但杨燕青博士并不十分认同赤字货币化的思路,她认为未来化解财政赤字可能是有四个途径的组合:一是未来经济增长,二是通货膨胀,三是债务注销或债务重组,四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类似赤字货币化的处理。杨燕青博士认为各国不能依赖赤字货币化,长期看,政府支出需要财政纪律,结构性的问题需要结构性的改革来解决,赤字货币化及现代货币理论对中国而言尤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杨燕青博士还分析了如何重启经济。她指出,经济的重启过程有四个方面比较重要:一是检测(test),二是跟踪确诊病例(tracking),三是追溯确诊病例接触者(tracing),四是较强的医疗能力(treatment)。目前很多国家使用了数字化的抗疫方式,包括数字化文档、数字化模型、数字化APP等。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既有集中化的平台模式,也有分散化的平台模式,这些模式在全球都被充分利用,也应充分考虑隐私保护的问题。
展望危机之后的世界,杨燕青博士提出了疫情后世界演变的方向。一是经济必然的衰退,但是否会演变为萧条,则需要进一步关注政策是否得当。二是债务的高企。三是金融市场的动荡。四是新兴市场的危机以及大量的债务重组。五是失业率上升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恶化。六是政府债务和社会保障的需求扩大带来更大的政府。七是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趋势以及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八是公共卫生投资的提高,以及应对更多的“大流行病”以及气候变化的负面场景。
杨燕青博士对数字货币进行介绍
在对话环节,杨燕青博士与《北大金融评论》编辑都闻心老师就刺激政策力度、后疫情时代的中美经贸关系等议题进行了对话交流。在提问环节,观众们踊跃提问,杨燕青博士就地摊经济、人民币国际化等的问题作了详尽解答。直播结束后,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公关媒体办公室主任本力老师代表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向杨燕青博士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
杨燕青博士与在线观众互动
此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茶座”的第14期。“北大汇丰金融茶座”由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教授发起创办,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提供学术支持,旨在进一步发挥研究院的智库作用,打造金融业界精英、资深专家行业发展创新交流平台。讲座采用“讲座+对谈”的新方式,主要邀请业界的精英和专家学者,向有志于在金融领域发展的北大汇丰在校生和相关人士分享行业和专业的最新情况、发展方向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