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巴曙松: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已全面市场化

  2017年,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的进入一个发展小高潮。各地竞相成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商业银行也相继组建以债转股为主业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再加上原有的四大国有AMC,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进入多元化主体、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处于产能出清、利润修复、产业结构重塑的新旧动能转换期阶段,资产管理行业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未来的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又将如何发展?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巴曙松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以下为访问实录。

  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已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

  问: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目前处于哪一阶段?

  巴曙松: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从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的改革起步,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政策性阶段、市场化转型阶段和全面市场化阶段。政策性阶段是1999-2000年。财政部于1999年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力求化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长期积累形成的不良资产风险。然而此阶段还属于起步阶段,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又是以账面原值收购,因而不良资产管理业务普遍存在明显亏损。而且被收购对象仅仅是银行不良资产,从事后的观察统计看,现金回收率只有20%左右,并不足以偿还财政部等投入的初始资金。

  第二阶段是市场化转型阶段,2001年-2008年。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具备以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于是,四大AMC开始折价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在此阶段发生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不良资产剥离,第二次主要是为了商业银行完成股改上市;第三次开始按照逐包报价的原则出售不良资产。自此,资产管理公司开始了市场化转型,被收购对象也由银行不良资产拓展至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2009年开始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随着监管部门一系列管理办法的出台,四大AMC逐步发展成为全牌照的综合性金融控股平台,并且陆续出现了地方性AMC以及未持牌的市场化AMC等服务业态,形成了行业新格局。除此之外,银行业总体盈利能力较强,自身的资本金及坏账准备已经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消化一定数额的不良资产。

  问: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有哪些?

  巴曙松:第一种模式是传统的收购处置。在估值核价的基础上,AMC向金融机构收购大型不良资产包或者对应投资标的的小资产包,按照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拆包分解后,采用二次出售、自行处置、委托清收等模式,获得处置收益。这种模式流程较为标准化,人力成本相对较高。

  第二种是困境企业重整。在详细的尽职调查基础上,AMC选取有阶段性还款困难但尚有核心资产的困境企业,提取出有较大升值空间的生产要素,采用资产重整或债务重整等综合手段,获得增值运作收益。这种模式处置周期较长,方案较为个性化,时间和协调成本相对较高。

  第三种违约债务重组,是开展较多的一种非传统处置模式。在经济下行阶段,挖掘存在流动性困难但仍有发展价值的企业,通过债务更新、债务合并、以股抵债等方式将信用风险化解的关口前移,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经营,有些资产还可并购重组装入上市公司。这类业务模式运用范围比较广,与资本市场运作的结合度相对更高。

  目前已经出现了投资模式的新探索,即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

  债转股是指通过一定的程序将特定企业对银行的债务, 转化为该企业股权的行为。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序幕拉开。鼓励面向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目的在于降低企业杠杆率。据不完全统计,此轮债转股签约规模已超万亿元。

  当前中国市场上的债转股主要有先股后债的基金模式和发股还债两种模式。目前银行主要通过基金模式进行债转股,即银行、转股企业、社会资金三方共同成立基金,通过基金入股企业,借此完成企业债权的置换。而发股还债则主要是运用企业发定增所筹资金来偿还贷款。资金进入企业后,企业可自行决定以真实股权、债权或介于股权债权之间的投资方式获取收益。

  问:资产证券化如何运用于不良资产管理?

  巴曙松:资产证券化本质上是流动性管理工具。银行采用SPV(特殊目的载体)实现破产隔离,信贷资产通过结构化债券面向金融市场上的债券投资人,把暂时不能收回的钱转变成可用现金,降低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带来的风险,同时大幅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

  凭借标准化的产品运作方式、市场化的资金渠道,不良资产证券化日益成长为不良贷款处置的重要手段。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银行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首批试点机构。2017年,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开行、中信银行等12家银行入围第二批试点名单。银监会曾发文提出,“多种渠道盘活信贷资源,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体现了监管层鼓励市场化多方式探索的积极态度。

  同时,在金融监管更为强调规范化的环境下,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也更加注重风险控制能力。2017年发行的19单不良贷款类信贷ABS继续在基础资产选择、产品结构设计和增信措施设置等方面加强了风险控制,优先档产品均获得AAA级评级。

  不良资产定价、清理、再造成为核心竞争

  问:当前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行业面临着哪些挑战?

  巴曙松:有一些新的挑战。首先是不良资产包价格上涨,局部地区受到市场追捧。2014至2016三年,中国的不良资产一级市场(银行向资产管理公司转让)的价格比较稳定,保持在本金3折左右的水平,上下游的预期也较为稳定。2017年以来,资产包整体价格水平整体走高。以市场公认资产质量较高、交易最为规范、并由总行统一安排交易的建行资产包为例,价格从往年的3折左右提升到2017上半年的4.5折,到下半年已超过5折。

  从区域来看,交易活跃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更是超过了6折,甚至不少资产包接近8折,而就连西北、东北等欠发达地区,其一级市场的交易价格也接近5折。究其原因,可能有商业银行惜售不良资产,入场投资者增多等多种原因。

  其次,影子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面临新的挑战。与银行体系规范的处置程序相比,影子银行体系大量的不良资产,未能引起重视,处置较为困难。而且影子银行体系缺乏像银行体系那样巨大的资产池,如P2P或信托机构,不良资产拨备体系尚不完善,资产处置缺乏有效的渠道和工具,并且P2P等领域的不良资产还需考虑刚兑如何逐步打破的问题。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买卖方数量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从目前的市场趋势分析,中国不良资产投资者更愿意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投资不良资产,而欠发达地区,例如中西部地区,还处在一个几乎是绝对的买方市场状态。

  传统处置方式与重组方式发展不同步是另一大挑战。目前投行还是集中在传统处置方式上,一般重组时间较长,需要投行投入大量的能力和资源,还要大量资金运作,门槛比较高。也正因如此,重组方式的参与者比较少,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债权人为主。

  问:在面临这些新挑战的情况下,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将如何发展?

  巴曙松:从市场环境来看,目前不良资产处置需求还是处于上升趋势的。不良资产管理的需求持续增加,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及非银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显得尤为重要,市场空间依然很大。

  预计未来持牌机构有望增加,互联网+不良资产创新发展空间大。从行业组成来看,目前AMC已经形成“四大+地方+银行系”的格局。未来,不良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或将依据区域和产业结构差异等形成结构分化格局,对于部分不良资产比例较高的省份,省级资产管理机构的成长空间相对更大。同时,考虑到不良资产不同于一般资产,其估值、定价、风控等能力要求更高,业务数据相对较少,对于从事不良资产业务人才分布相对密集的区域,资产管理发展更占优势。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不良资产的相关服务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征信公司、证券交易所等都在进行“互联网+”的创新。据市场公开数据估计,互联网+不良资产的平台机构已达400家。未来不良资产行业的互联网+创新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资产包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一方面,未来市场上卖方的谈判力将趋于提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AMC收包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被压缩。AMC仅仅依靠通道费用不足以维持长远发展。找到因现金流问题而经营困难的优质企业的能力,不良资产处置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AMC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挖掘能力,建立不良资产管理的信息数据库,补充完善历史交易信息,建立相关数据模型,提高估值、定价、评级的效率及精准度,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在未来市场化的不良资产处置进程中,那些具备对不良资产进行定价、清理、再造等专业能力的专业机构有望获得长足发展。

  来源:中国财富网(2018年3月6日)

  (编辑:熊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