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系列资管新规配套文件的靴子落地,资管行业又迎来新变化。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机构多发“老产品”并不意味着多数金融机构会选择违背资管新规的目标、过度利用“资管新规”中更有弹性的安排以谋取短期利益。他认为资管新规的适应性微调十分必要,银行将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需加快建设信用风险处置金融基础设施。
随着一系列资管新规配套文件的靴子落地,资管行业又迎来新变化。随着过渡期更多弹性安排明确,一些银行目前正在积极发行“老产品”,“资产荒”正在得到缓解。
“目前机构多发‘老产品’并不意味着多数金融机构会选择违背资管新规的目标、过度利用《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资管新规”)中更有弹性的安排以谋取短期利益。”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参加并主持香港交易所人民币定息及货币论坛巴曙松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指出。
巴曙松认为,资管新规的实施,会显著影响整个投融资市场,政策效应是逐步显现出来的,资管新规实施的政策效应,也会与其他政策工具产生的效果形成叠加,因此,在大框架之下确定这些细节文件时,动态的评估资管新规已经产生的效应,在不违反现有大方向的基础上,就实施的进度、力度、范围进行适应性的微调,也是必要的。
巴曙松在第一财经研究院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推出的《中国金融风险和稳定报告2018》(下称《报告》)中指出,在资产新规的推动下,刚性兑付逐步被打破之后,资产管理行业在整条产业链上预计逐步会出现持续性的变革,从上游的基础资产融资方到作为金融中介的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到下游的普通投资者,均需要对资产新规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报告》第二章《资管新规与打破刚兑》由巴曙松撰写。
适应性微调十分必要
在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六稳”成为中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最大亮点。其中提到,“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
资管新规执行细则以及30万亿银行理财新规最近靴子落地,其中也包括对“稳金融”的部署。
近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陶玲在一场公开论坛上指出,面对复杂的内外部因素影响,充分考虑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对资管新规的一些细节进行明确,增加了可操作性,及时缓解市场焦虑情绪,有助于改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有助于表外融资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回升,将为实体经济创造健康的货币金融环境。
巴曙松指出,出台的配套文件中并没有出现与资管新规中的要求直接冲突的地方,因此,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没有出现对资管新规政策的方向性调整。此外,在不违反现有大方向的基础上,就实施的进度、力度、范围进行适应性的微调,也是必要的。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过程中,因为多种原因在一些业务形态中形成了刚性兑付的特征,将银行表内的资金资产以“影子银行”的形式转向了资管市场;这部分资金或资产在资管新规颁布实施之后,部分会陆续回到银行表内。
在这部分资金和资产陆续回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对市场和对部分企业融资安排可能造成的冲击,因为这些渠道毕竟在事实上形成了部分实体经济的融资来源,因此央行颁布了新规以使得该进程变得更为平稳、更为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资管管理部内部人士获悉,此前停滞不前的银行类货基理财有望放量增长,多家银行正在新推或者升级类货基产品。除了大行外,中小银行中,一家城商行近期也在报备相关产品,即将准备发行。
巴曙松指出,对于过渡期节奏做了更有弹性的安排,部分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拟多发行一些“老产品”以应对产品规模收缩导致的负债端相对于资产端过于不稳定的状况,这是基于各家金融机构为防范自身风险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并不意味着多数金融机构会选择违背资管新规的目标、过度利用资管新规中更有弹性的安排以谋取短期的利益。
巴曙松预计,在资管新规及系列配套措施的指引和要求下,金融监管部门与市场会形成良性的互动,最终实现资产管理体系的平稳转型。
他称,随着资管新规以及其配套措施的陆续颁布,市场对于资管新规的内容、方向与目的应当日益明确;如今市场还不明确的是关于资管新规执行的节奏,以及执行的节奏对市场可能会造成的影响,这需要监管机构与市场保持密切的沟通与良性互动。
银行将面临较大资本补充压力
巴曙松在《报告》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资管新规落地之后,非标回表预计在一定时期内会成为趋势。在非标从表外转回表内的过程中,监管额度及指标方面,信贷额度、资本充足率及拨备覆盖率将受到直接冲击。有的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需求在一段时期内预计会变得更为强烈,补充资本的金融工具发行和互持也可能会变得更为普遍。
资管新规虽然明确“为解决表外回表占用资本问题,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补充资本”的方式,对商业银行资本进行补充。
但巴曙松指出,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在市场上目前看来还比较缺乏流动性,通常的情况是几家银行通过表外理财互持他行二级资本债的方式互相解决问题。随着资管新规的持续推行,银行表外理财部分也将面临一定的调整改革,是否会对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形成一定的压力有待观察。
巴曙松指出,后资管新规时代随着资管新规逐步落地,资产管理机构的机构类型也将被逐步淡化,资产管理能力、产品设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品牌、金融科技引用等因素将会成为各家资产管理机构比拼的核心内容。一家资产管理机构如具备更为优异的资产管理能力、更为敏锐的产品设计能力、更为严谨的风险管理能力、更为响亮的资产管理品牌、更为高效的金融科技手段等,则其自然会获得较大的成功和较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他认为,投研能力的建设更类似于是一个体系或者是生态的建设。例如,需要具备优秀的投研人员,同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以及文化的配套;优秀的投研人员,在完善的管理机制下,以正确的投研方法下工作,才有可能较为持续地产出优秀的投研成果。
此前,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称,目前银保监会已经起草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待理财新规正式发布后,将作为其配套制度适时发布。
从4月资管新规落地后,已经先后有北京银行、招商银行披露,成立资管子公司的方案获得董事会通过。更早之前,2015年3月底,光大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已同意全资设立理财业务子公司;2015年5月26日,浦发银行公告拟设立浦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初,中信银行亦称,成立资管子公司通过董事会批准。
巴曙松表示,在资管新规推出之后,多家银行从战略角度考虑,积极布局资管子公司。相较于此前将资管业务混同于“影子银行”模式进行操作管理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进步。
一位大行资管部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已经明确,成立资管子公司是大势所趋。预计银行资管子公司管理办法会提出具体约束,例如资本金限制、牌照管理、从业人员资质要求等。
巴曙松认为,商业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也面临着不少较为现实的问题:比如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庞大且完善的体系,在文化,人事、薪酬等体制机制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但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也对文化和相关体制机制有一定的要求;如何平衡商业银行其他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之间在文化和相关体制机制内在需求的异同,是商业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需加快建设信用风险处置金融基础设施
《报告》认为,在资管新规的推进过程中,目前市场面临的信用风险是结构性问题。首先,要保持货币政策的定力。其次,坚持基于市场化原则处理信用事件。最后需加快建设信用风险处置的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信用风险衡量、分散、转移和处置链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这是加剧信用风险蔓延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强调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但是对于金融机构遇到风险之后的应对机制和方案准备不足。尤其是在去杠杆、打破刚兑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缺乏成熟的资产处置办法和处置案例,缺乏盘活不良资产的渠道与方案,更缺乏足够广阔的、分散信用风险的衍生品市场。一旦遇到风险,缺乏退路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非银金融机构,只能被动倾向于“过度紧缩信用”。
因此,需要尽快构建分散市场风险,分担信用损失的体系,明确金融机构对于信用风险承担的过程和程度,鼓励培育不良债务的投资机构和投资群体,尽力扭转“过度紧缩信用”的趋势并防范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报告》指出,我国金融体系,尤其是资产管理体系之中,依旧存在着较多的基础设施缺乏之处,这些缺乏也加剧了我国在此轮资产管理体系转型、经济信用周期下行的过程中,引发并加剧了周期性的信用波动。巴曙松认为,更为健康和高效的资产管理体系需要更为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2018年8月7日,记者:宋易康
(编辑:熊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