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ESG投资,简单来说就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在考虑财务回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为企业带来的道德影响,评估企业运营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金融机构的关键功能,是实现金融资源的跨行业跨时间跨区域配置,通过这个配置过程来促进经济发展。
巴曙松教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与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ESG投资,简单来说就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在考虑财务回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因素为企业带来的道德影响,评估企业运营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换句话说,ESG投资不仅重视投资回报,也兼顾投资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中国“3060”碳排放目标,以及与此同步进行中的全球碳中和进程,将深刻影响中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格局、区域增长格局以及经济发展格局。正如英国崛起之于煤炭,美国崛起之于石油天然气,当前各国的脱碳进程,不仅仅是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举措,也会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能源格局大调整,不同地区、国家、行业、企业的应对,会直接影响到其在未来碳中和进程中的相对地位,其间还融合了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的进程。因此,把碳中和转型视为21世纪主要经济体的竞争主战场之一,也是有其内在逻辑的。
碳中和是现有产业格局重构的过程,人类历史上还没有经历过这么短时间内重大能源格局的剧烈调整,不同的产业都需要进行动态评估,自觉根据碳中和的目标进行调整创新。因此,哪些产业有增长的潜力,实际上在不同的阶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目前看来,新能源、绿色材料、二手经济、光伏、建筑、芯片、信息和数据行业等都有很大发展空间。
金融机构的关键功能,是实现金融资源的跨行业跨时间跨区域配置,通过这个配置过程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在碳中和过程中,金融机构可以参与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股权融资:VC/PE机构可以增加投向于绿色产业的资本配置;融资担保:地方政府、各地银行可以帮助绿色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担保;资源赋能:扩大与绿色科技企业的合作和赋能范围,建设产业转型绿色创新平台等。
促进绿色金融与ESG投资与碳中和目标的协同,正在成为更多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识。从监管部门看,中国内地的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建立对上市公司ESG方面信息披露的指南,中国香港的资本市场在这方面做得更进一步,在“环境”这一指标中还涉及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更为详细的相关披露要求,从制度层面引导企业跟进碳中和长期目标。
从上市公司角度看,当前港股上市公司已经要求强制披露ESG信息,而越来越多A股上市企业开始披露ESG信息(包括环境信息)。同时,投资者可识别绿色企业并在认真评估的基础上向合适的绿色低碳上市公司配置资金,推动企业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
对于未上市企业来说,重视ESG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创业家也明显增多,疫情也让更多的金融机构与企业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也看到了蕴含其中的机会。疫情推动的产业转型,也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业务空间。实际上,已经有更多创业企业主动选择新能源、环保、民生、医疗等符合碳中和目标的行业,从成立之初便建立了具备ESG和碳中和理念的企业文化。从近年来独角兽的行业分布看,这些行业也恰恰是这些年独角兽涌现非常活跃的行业。
文章来源:《支点》杂志2021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