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数字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成为时代热点。9月20日晚,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有幸邀请到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教授、计算机学院博导文武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数字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精彩讲座。文武教授结合其丰富的学术经验和实践探索,深入分析了数字货币的起源与本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以及碳金融与数字货币创新的融合。
2024年9月20日晚,应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邀请,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教授、计算机学院博导文武教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数字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气氛活跃,收获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李荻教授发表致辞
金融茶座开场前,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长聘副教授李荻老师发表致辞。他向观众介绍了文武教授的职业经历和成就,并代表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对文武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对全体观众的热情参与表示欢迎。
首先,文武教授从个人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转向其在数字货币方面的探索,生动地介绍了数字货币的起源。他指出,数字货币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的东南亚地区。当时,人们通过手机话费进行转账和其他金融活动,但由于缺乏监管,这种行为后来被当地央行禁止。文武教授早期从事身份验证的研究,开发的身份验证系统可以解决当时话费转账的身份认证难题,这让他意识到这一技术同样适用于数字货币领域。
文武教授介绍数字货币起源
接着,文武教授深入剖析了数字货币的本质。他认为,不论是传统的纸币还是数字货币,其核心都在于防伪技术——即如何证明货币的合法性和唯一性。在纸币时代,这依赖于特殊的材料和印刷技术;而在数字时代,则可以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来实现同样的功能,以保证数字货币的不可伪造和唯一性。
关于数字货币的系统设计,文教授首先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武教授从一开始帮助央行设计数字人民币,就意识到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探索设计更适合国情的体系流程、技术方法,如对公的数字人民币使用、跨境结算技术。他认为,央行在数字货币的发展中不应仅仅着眼于创建一个类似“支付宝”的数字钱包,而是应该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数字货币管理系统。虽然市场上可以有不同类型的“钱包”,但其中存储的数字人民币应该具有唯一性——即只能由央行发行。这种设计既保证了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又为市场创新留下了空间。而央行的职责应当聚焦于数字货币本身的管理,与市场上各个种类的平台合作,推动数字货币的创新与应用。
随后,文武教授将通信技术的革命与货币形态的演变联系起来。他指出,通信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推动了货币形态的变化。从最早的人际沟通和物物交换,到农商社会依赖纸张和纸币,再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电报通信,国际汇款变得可能。而在信息社会中,银行转账成为主流的货币交易形式。如今,随着5G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崛起正在引领央行数字货币的兴起。
文武教授还探讨了基于碳金融的数字货币创新(Carbon Tokenization),并提出碳排放量可以作为数字货币发行的背书。他认为,货币的发行方式应随着经济总量的变化而动态调整,类似于过去美元锚定石油的机制,石油反映了工业活动和产值。同样,碳排放作为经济活动的直接反映,成为了这一变化的理想指标。
在讲座的最后,文武教授简要介绍了Carbon Reserve公司的技术架构,重点阐述了其在碳信用反欺诈技术方面的创新。他还提到,这一碳储备体系旨在支持南南国家的发展,助力共建可持续未来,并提出了适用于2024年G20巴西会议的碳核算技术方案,以更精确地计算碳排放量。
文武教授与王小愚教授对话互动
在对话环节,文武教授与王小愚教授就数字货币的投资属性、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区块链的中心化问题以及智能合约的第三方监管展开了热烈讨论,思想碰撞激发了不少新观点。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在提问互动环节,观众踊跃参与。文武教授耐心解答了碳汇计算、数据资产如何计入资产负债表、数字货币替代SWIFT的可能性等热门问题,其详尽的解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文武教授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此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茶座”的第39期。“北大汇丰金融茶座”由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教授发起创办,《北大金融评论》和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提供学术支持,旨在进一步发挥研究院的智库作用,打造金融业界精英、资深专家行业发展创新交流平台。讲座采用“讲座+对谈”的新方式,主要邀请业界的精英和专家学者,向有志于在金融领域发展的北大汇丰在校生和相关人士分享行业和专业的最新情况、发展方向以及研究的方法和心得。
撰稿: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