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孟宾:中国-中亚农业合作的回顾与展望


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召开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走上新的台阶,一年来,中国中亚合作快速发展,呈现出全面推进的良好势头,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除了传统的外交、经贸、能源、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合作外,农业成为“一带一路”中国-中亚合作的新领域和新亮点。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谷孟宾在《北大金融评论》发文表示,随着中国-中亚农业投资贸易合作规模的扩大,与之相配套的农业生产型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以及将农产品向中国回运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也将同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合作将为中国-中亚整体农业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完整版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19期。


“一带一路”倡议开始落实推进以来,中亚无疑是中国在这一倡议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最早发轫于习近平主席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为倡议提出的六大国际经济走廊之一,中国经略陆路的上合组织平台成员国涵盖五个“斯坦”国家中的四个。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外交、经贸、能源、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合作外,农业成为“一带一路”中国-中亚合作的新领域和新亮点。本文将回顾中国与中亚在农业合作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展望其机遇与挑战。
 
中国-中亚农业合作的主要进展
 
从人才培训到技术推广,从产能合作到粮油回运,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短短十一年间,中国与中亚已经构建起了政府、大学、企业全方位参与的农业合作体系,历史性地打通了中国从中亚规模性进口粮食的陆路通道,投资建立了中国在中亚地区的首个陆路粮仓,为中国粮食进口开辟了新的通道和粮源,为中国粮食安全增添了新的保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中国-中亚的农业合作,陕西省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政府间合作的主体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设在陕西,技术推广的参与主体西北农业科技大学位于陕西,投资建设中国在中亚地区的首个农业加工园区并规模性回运粮食的西北最大综合性粮油企业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也是陕西本土企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的地方政府已积极主动地深度参与到“一带一路”共建的大格局中,并带动促进了本区域的高水平开放。
 
农业人才培训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比什凯克上合组织成员国第十九次元首理事会上提出“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加强同地区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的倡议,这一倡议得到上合组织各方积极响应;2020年10月,上合组织成员国第五次农业部长会议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框架构想签署会议纪要,随后基地在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正式揭牌;2022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一期)建成投运。据《陕西日报》报道,截至2023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已举办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援外培训班10期,380多名政府官员、农业科研人员参加培训;开展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技术远程培训20期,教学视频点击量突破2.4万次。
 
农业技术推广
 
在中国与中亚农业技术合作领域,位于陕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牵头推动者。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16年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先后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11所中亚大学建立深入合作关系,并与合作伙伴共建了哈萨克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乌兹别克斯坦节水灌溉示范园、吉尔吉斯斯坦农业科技示范园等8个海外科技示范园,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在哈萨克斯坦的中哈农业科技示范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研发的春小麦品种种植增产表现突出,如“西农10号”2022年较当地品种产量高出28.6%,“西农12号”较当地品种产量高出20%。哈萨克斯坦科克舍套农业科技示范园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西安爱菊集团、北哈萨克斯坦玛纳什·科孜巴耶夫大学联合建设,由中哈双方农业专家研发,中国引入的小麦、油菜、大豆、向日葵等作物良种先后示范种植25万亩,辐射带动超过450万亩作物种植。除了良种研发推广外,高效农业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土地沙化治理和盐碱地改良技术等也是目前中国在中亚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项目。
 
 
产能合作与粮油回运
 
从西安始发的中欧班列“长安号”近几年来在各条中欧班列路线的各项指标评比中一直位居前列,为人所不知的是,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后第一次从中亚返程满载而归的就是从哈萨克斯坦运回的粮油。在粮油回运的背后,是一家名为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的企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迅速看到了中亚农业投资的机遇,其从2015年起赴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深耕中亚,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爱菊集团北哈州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该园区为“中哈产能投资与合作清单”中唯一的农业加工型粮食项目。园区占地5000亩,已建成仓容15万吨的粮库2个,年加工30万吨的油脂厂1个,配套建成年物流能力50万吨的铁路专用线4条,在哈萨克斯坦推广小麦、油菜籽、葵花籽“订单农业”种植150万亩。截至2023年,该企业已从中亚回运非转基因优质油脂、面粉、有机小麦等30余万吨,打通了内陆地区从中亚进口粮食的陆路通道。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在中亚的成功投资,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结果,也是企业在中亚创新农业合作机制、实现多方共赢模式的结果。
 
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支持来看,在中国-中亚“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亚各国的元首和政府非常重视来自中国的投资,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曾亲临爱菊集团北哈州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视察,项目建设运营的投资环境较好;从物流运输来看,面向中亚的中欧班列的开通使粮食从中亚的大规模陆路回运成为可能。从企业自身的努力来看,爱菊集团避开了在国外买地租地并自行种植农作物的困难,建立了“政府+银行+企业+农场主+高校”的新型订单农业合作模式,由当地农场主种植粮油作物、哈国政府给予农场主补贴和出口企业补贴、当地银行给予贷款、企业预付货款并下订单收购、高校进行种子研发和技术指导,从而建立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粮油生产模式,为在国外“买得到”粮食探索了成功的经验。
 
中国-中亚农业合作的主要机遇
 
十多年来,中国-中亚农业合作已有很好的基础,在2023年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举办后,随着中国-中亚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双方农业合作的机遇更为凸显。
 
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和农机设备走出去的机遇
 
广袤的中亚地区以及向西延伸的部分西亚地区和向北延伸的俄罗斯部分区域大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从降雨量来看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类地区的农业与中国北方的旱作农业有很多类似之处。而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所在的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所推广示范的也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技术和作物品种,因此,在中亚及其相邻地区开展农业技术交流合作及推进农机设备走出去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外陆路粮仓建设的机遇
 
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在哈萨克斯坦的北哈州已经建立了30万吨仓容的粮仓,据爱菊集团与哈国的下一步合作计划,其订单农业规模将从目前的150万亩扩展到1000万亩,意味着订单农业的规模将扩大数倍,将为更大规模的粮仓建设提供充足的粮源。由于爱菊集团北哈州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紧邻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可以辐射收购转运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量优质农产品,故北哈州的陆路粮仓建设具有坚实的粮源基础。运营已非常成熟的中欧班列以及沿线设立的各类农业加工园区、保税区将为国外陆路粮仓的农产品转运至国内不同区域提供便捷的仓储物流支持。
 

······

《北大金融评论》第19期已上架

现在征订全年刊和三年刊

即享超值优惠

快扫码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