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对接CPTPP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制,推动制度型开放
积极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加速演进、国际规则加速重构的国际环境下作出的战略安排,是我国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制度型开放的重要里程碑。本次金融云书会邀请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原副部长、高级研究员王晓红教授,为大家分享《加入CPTPP:推动高水平开放》书籍。讲座重点剖析了CPTPP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对标规则所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重要举措,引发听众对中国加入CPTPP的深远影响和未来改革方向的思考。

2024年6月12日晚,应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邀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原副部长、高级研究员王晓红教授做客第6期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对接CPTPP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制,推动制度型开放”的线上精彩分享。本次云书会采取线上直播形式,累计观看人数达582人次,收获点赞4078个。
 

王晓红教授分享“对接CPTPP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制,推动制度型开放”

讲座伊始,王晓红教授介绍了CPTPP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我国加入CPTPP的战略意义。CPTPP涵盖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1国,开放标准高、覆盖范围广、边境后议题多,充分体现了“自由、公平、包容”的开放原则。中国于2021年9月正式提交申请加入CPTPP,王晓红教授把加入CPTPP比作中国第二次“入世”,提出了六点战略意义,包括有利于推动高水平开放和深层次改革、建设高质量的双循环体系、构建开放与安全相平衡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体系、发挥我国大市场优势和潜力扩大区域贸易投资创造效应、提高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多边主义前行彰显责任担当等。加入CPTPP将产生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随后,王晓红教授从服务贸易规则、电子商务规则、货物贸易规则、投资规则、知识产权规则、竞争政策规则、补贴规则、劳工标准八个维度着重解读了CPTPP高标准规则的主要特点。CPTPP规则以“三零”(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为基本框架,“零关税”即货物贸易基本实施零关税,11国货物贸易最终实施零关税的税目平均达99%,并伴随着更开放的市场准入、要求更高的原产地规则;“零壁垒”即投资领域、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方面基本取消各种限制性壁垒。如,基本取消外资市场准入、经营方式、高管国籍等限制性措施,数据、资金、人员的跨境流动自由便利。“零补贴”即取消扭曲市场的补贴规则,通过扩展补贴认定范围和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提高补贴损害认定要求等方式提高补贴门槛。此外,CPTPP还在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政府采购、监管一致性、透明度和反腐败等国内规制方面提出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更优营商环境的高标准要求。

接下来,王晓红教授针对以上八个维度的规则一一分析中国对标CPTPP规则的差距。服务贸易方面,我国在金融、交通运输、教育、医疗、文化和电信等主要服务领域尚存在较多市场准入限制,除禁止外资准入外,还有大量合资、股比、国籍等强制要求;数字贸易方面,我国跨境数据自由流动、互联网开放及数据安全管理、数字资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仍然滞后,且存在对数字品歧视性待遇;货物贸易方面,我国关税水平、监管制度与市场准入条件仍存在差距;投资规则方面,市场准入限制性措施仍然较多,且国际化争端解决机制面临挑战;知识产权规则方面,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版权期限存在差距;竞争规则方面,我国仍存在市场主体歧视待遇和不公平竞争问题,国有企业改革、信息披露以及竞争中立要求仍有差距;补贴规则方面,我国产业补贴规模和面积较大且向国企倾斜,专向性补贴和禁止性补贴依然存在;劳工标准方面,我国现有工会制度与国际不同,并且在废除劳动教养和强迫劳动、禁止用工歧视等方面的立法尚不完善,职业安全和卫生方面仍存差距。



最后,王晓红教授针对以上差距提出了八大方面的重要举措,旨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包括着力推进金融、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专业服务、电信等服务贸易重点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加快构建数字贸易和数字治理框架体系、推进货物贸易关税及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建设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和政策体系、加快改革扭曲市场的补贴制度和提高劳动保障制度国际化水平等,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未来改革方向。



在提问互动环节,观众踊跃参与并就平衡国内产业保护与开放市场、加入CPTPP对中国在“逆全球化”趋势下提升全球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进行提问,王晓红教授对各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详细解答。


王晓红教授与观众互动交流

此次讲座为“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第6期。“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由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教授发起创办,旨在普及经济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邀请优质经济金融书籍或课题作者为嘉宾,对书籍或课题内容进行解读分享,为读者提供一个能够与书籍作者深入交流的机会。该活动主要面向国内外高校经济金融专业在校学生、金融专业从业人员以及对经济金融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分享内容主要围绕书籍内容及与书籍主题相关的话题。
 
(撰稿:王绍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