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官方微信/微博
对于贫困人口而言,资金不足则是阻碍其发展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而金融排斥则成为了贫困人口、低收入群体无法摆脱贫困陷阱的重要原因。放眼整个世界,农村贫困地区一直也是发生金融排斥的“重灾区”。受多种因素影响,大量农民曾长期被排斥在正规金融服务门槛之外,包括贷款需求在内的多种金融需求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
在此背景下,小额信贷(Microcredit)作为一种具有扶贫使命的金融创新应运而生。其作为普惠金融的一种形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哥伦比亚和美国一些非营利组织的微型金融公益探索,因为尤努斯教授在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大规模扶贫的成功试验,使其具有了鲜活的、与传统银行信贷业务完全不同的金融创新意义。它是专门针对那些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服务的贫困或低收入人群而设立的贷款服务,其目的是为了消除贫困、改善生计、促进社会公平。
格莱珉银行是专门针对那些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服务的贫困或低收入人群而设立的贷款机构,其目的是为了消除贫困、改善生计、促进社会公平。其特点如下:
目标人群方面,格莱珉银行始终将自己的服务宗旨定位于服务穷人,尤其是贫困妇女。按照其规定,家里拥有少于半英亩或家中拥有不超过等值于1英亩土地财产者才可以申请贷款。这种“亲穷人而远富人”的特点成为了格莱珉模式与传统正规金融最大的不同。而之所以倾向选择妇女为贷款对象,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妇女赋权,更重要是妇女更加谨慎,具有更低的风险。
服务特点方面,首先,格莱珉银行早期全部采取无须抵押担保的小组贷款模式,即先由5人自主组成贷款小组申请贷款,小组成员必须来自同一个社区,但不能有亲戚关系。小组成立前,银行工作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查审核,审核通过后开展培训。小组模式依靠借款人小组的自由组合和相互监督机制,将不合格的借款人排除在外,同时解决了穷人没有担保和抵押品的现实难题,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其次,格莱珉银行贷款为小额短期贷款,整贷零还,其贷款期限一般为一年,每周分期付款;平均每笔贷款金额为25美元(1983年),“小额”与“灵活”一方面保证了贷款锁定了目标群体,能够满足生产启动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防止借款人过度负债。最后,格莱珉银行注重对客户的能力建设,依托小组及中心会议制度向贷款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和产销服务,提高贷款人的经营能力,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而这也成为小额信贷促进贷款农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商业可持续方面,格莱珉银行以扶贫为目标,同时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1996年之后,格莱珉银行已经不再依靠捐赠,而是依靠借款人存款和自有资金进行放款,解决了小额信贷资金不持续的难题。此外,由于农村低收入客户风险和运营成本较高,格莱珉银行贷款利率比普通商业银行高,但大大低于民间借贷利率。格莱珉银行平均贷款利率接近20%,但息差收入只有8%—9%。尤努斯曾表示,小额信贷的利润率在10%以内是合理的,是绿灯区;利润率在10%-15%,是黄灯区,要警惕;如超过15%,则是红灯区,是在剥削穷人。格莱珉银行既不是做慈善,也不是要赚穷人的钱,它实现保本微利的目的是为可持续地更多更好地服务穷人,使他们摆脱贫困。
格莱珉银行的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方式,其创新式的“造血”扶贫理念改变了“穷人没有信用”的偏见,较好解决了正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无法为贫困户提供有效信贷服务的问题,同时自身按市场机制运作并持续发展,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效仿。
上世纪九十年代,包括格莱珉银行模式在内的小额信贷模式陆续被引入我国农村。在最开始阶段,小额信贷只是针对农村扶贫贴息贷款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尝试。单纯地发钱发物,短期效果显著,但缺乏可持续性,不仅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贫困人口的活力和动力也会受到损害,而小额信贷这种以贷款代替捐赠的方式,有利于培育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动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额信贷与乡村振兴:拓展与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额信贷是助力小农户发展的有效工具
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收官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小额信贷为代表的普惠金融也正在积极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但是“大国小农”仍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农情,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对此,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在金融服务领域,由于小额信贷“小额分散”特点以及强调对生产的支持等特性,使其和小农生产具有天然的匹配度。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农信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但对于小农户来说,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老大难”问题。小农户作为农村金融主要需求者之一,通常具有居住分散、收入低、单笔贷款规模小且季节性明显、生产项目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缺乏必要抵押品等特点,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要承担较高交易成本、面临较大风险。而这种现实情况正好与小额信贷的服务特点相吻合。
以中和农信为例,该机构主要瞄准小农户发放以发展生产为主的小额贷款。2021 年,中和农信贷款中九成以上贷款用于产业发展,而直接用于种植养殖的贷款占比达到44%。客户农业生产贷款主要用于弥补种植养殖中购买种苗、化肥等资金不足的问题,帮助他们快速启动小规模种植养殖,并逐步扩大生产。在信贷产品的设计上,中和农信侧重于考察农户的未来现金流量及还款意愿,采用多种还款模式,有效减轻了农户的还款压力。截至2021年末,发放贷款分布上10 万元以下贷款占比97%,无抵押贷款占比99%,大大低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平均种植养殖贷款额度。此外,中和农信数千名生活和工作在乡村的基层员工,坚持“进村入户,上门服务”的服务模式,以身在当地、融入农村、贴近农民的方式为农业发展、农民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服务。
以金融为基础的综合服务创新
资金是小农户增收致富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足条件。农业生产需要包括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一整套产业链服务。在整个产业链里,存在多种互相影响的因素。比如,有大量客户由于遭遇意外、疾病甚至因购买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出现歉收导致贷款逾期甚至返贫的现象,也有客户在丰收的情况下由于市场变化而陷入经营困难。这表明,农村金融不仅仅只是“把钱放出去收回来”,而是要将金融与创业主体、生产要素充分融合,才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助力小农生产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