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官方微信/微博
致辞 / 巴曙松教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以下为致辞实录
各位线上观众,喜欢读书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今天是“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的第3期活动,我们希望通过线上读书会的方式,更深入地、更近距离地进行书籍分享、解读、交流。
这次“云书会”的交流主题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ESG投资”。从全球范围来看,绿色及可持续金融是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强大动力,这一趋势已日渐明晰。但也看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国际社会如何凝聚共识,推动绿色金融分类标准趋同、如何在市场上推动更多可信赖的ESG数据披露,如何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等,都需要政府、监管机构、智库、企业集思广益,共同努力。
本期我们邀请到马险峰先生、姚江涛先生就绿色及可持续金融领域中,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些问题做交流。两位都是在绿色及可持续金融领域非常资深的专家,我谨代表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对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线上参加活动的观众表示热烈的欢迎!
首先,我们简要介绍《绿色及可持续金融:从愿景到市场实践》。这本书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英双语,也是香港交易所推出的第一本绿色及可持续金融领域的专业书籍。该书由我具体组织,邀请全球29家一线专业机构和知名专家共同撰写。我们这本书重点跟踪了三大板块,分别是:当前格局与前景:全球、亚洲与中国,市场实践与基础设施,交易所在绿色及可持续金融中的角色。
全球可持续金融和投资已经形成一个主体众多、层次丰富的生态系统,但全球在开展绿色及可持续金融、ESG投资上的步伐并不一致,且各国对可持续投资的需求各有不同。在亚洲,可持续金融整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中国则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构造了绿色金融的全面政策框架,在绿色及可持续投资市场中存在广泛机会。而香港作为内地与海外金融体系的超级联系人,有潜力发展为连接东西方的绿色及可持续金融中心。
借贷市场、债券市场、PE/VC市场上已经有可持续金融的一系列市场实践,但底层数据、产品标准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我们对上市公司指标披露、全球ESG投资产品的具体分类这些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并相应提出促进ESG信息披露、推动ESG产品创设的建议。
作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核心,交易所在支持绿色及可持续金融产品创设、制定产品和交易规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发展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生态圈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我们梳理了具体的政策与法规,也介绍了ESG股票指数、ETF产品、可持续债券的最新动态,全面展示了交易所平台在促进投资产品生态圈成长的助推作用。
本书汇集了全球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智慧,沉淀了大量的前沿知识,读者能够系统了解不同细分领域的新进展,特别是了解全球与中国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的生态圈体系,包括绿色债券、ESG评级、ESG信息披露、私募股权投资、金融科技等相关领域,形成大的知识框架。
《ESG基金:全球实践和中国体系构建》的视角则更为聚焦在微观的产品层面。在一个成熟的可持续金融市场,需要大量市场参与主体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来大范围地推广可持续金融产品。该书聚焦公募基金行业和权益基金产品,尝试为ESG基金的分类、评价等领域做出一些专业贡献。这一部分稍后王志峰博士和张帅博士会做全面的解读和分享。
当前,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
一是全球ESG生态体系加速形成。
ESG资产因稳健性和回报的优越性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资金流入又推升了ESG资产的价格,进一步增强了ESG资产的吸引力,如此循环,形成了一个正循环,而与ESG相关的投资、融资、信息披露、评级、认证等活动相互支持、相互推动,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正向激励机制,推动各环节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市场规模也持续扩大,在全球范围内都形成了一个ESG生态体系。
在ESG投融资领域,资产所有人、资产管理机构、金融中介和实体企业深度参与ESG投资,设计推出ESG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发行或承销绿色债券、社会债券、ESG基金等金融产品,环环相扣,才能共同形成一个有效运行的生态体系。
第三方专业机构包括信息披露服务商、评级机构、数据服务商、认证服务商、咨询顾问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等主体,为投融资主体提供与ESG投资与可持续金融相关的信息披露、评级、指数编制、产品认证等专业服务。
高质量的ESG数据是进行ESG投资的前提和基础,反之,数据缺乏则会阻碍ESG投资和市场发展。交易所是ESG信息披露规则的主要制定者和推动者,对ESG生态体系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监管机构是市场交易规则的制定者,社会组织包括国际组织、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组织、智库等非营利组织,在推广及倡导ESG投资理念和实践、引导和制定ESG标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球ESG投资生态逐渐丰富成熟,一系列数字都支持这一判断。财新智库《2021中国ESG发展白皮书》披露,截至2021年11月中旬,全球有4500多家机构加入了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PRI),较2020年底增长近30%,总资产管理规模达120万亿美元左右。截至2022年1月20日,内地共有84家机构签署了负责任投资原则,包括4家资产所有者、63家资产管理机构以及17家第三方服务机构,较2020年底增长约一半。
二是金融机构参与ESG投资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金融学国际顶级期刊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21年发表的论文The Big Three and Corporate Carbon Emissions around the World研究了全球资管公司“三巨头”(即贝莱德(BlackRock)、先锋领航(Vanguard)和道富全球投资管理(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在减少全球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实际环境改善的作用,发现资管公司通过持股和尽责管理能够影响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ESG投资也被证实能够提高金融配置效率。如MSCI在《将ESG融入到中国股票的成效如何?》指出,通过 ESG 评级和 ESG 动量将 ESG 应用于主动型基金的持仓,发现ESG 投资能够防范风险,同时提升投资回报。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揭开ESG投资黑盒,超额收益的背后是什么?》中,以现金流贴现模型(DCF)作为理论模型,发现ESG 为核心构建的选股因子,能够对股票未来收益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而且ESG 评价能够通过改善上市公司盈利现金流、特质性风险以及资本成本三条路径,对股票估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我们在《ESG基金:全球实践和中国体系构建》这本书中也确认了ESG溢价的存在。
三是ESG投资是中国金融行业富有前景的发展领域。
从内地来看,ESG投资的兴起拥有两个关键驱动力,包括“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导向和“自下而上”的市场投资机会,两股力量正在重塑绿色及可持续金融领域,推动ESG投资走向深入。
金融机构的关键功能,是实现金融资源的跨行业跨时间跨区域配置,通过这个配置过程来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绿色及可持续金融领域,金融机构可以参与的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商业银行重点参与绿色信贷,券商参与绿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资,基金公司推出ESG基金:VC/PE机构可以增加投向于绿色产业的资本配置;融资担保机构可以帮助绿色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担保;产业集团可以建设产业转型绿色创新平台等。
四是内地目前在ESG底层数据、数据库建设有较大差距,亟需补足短板。
尽管内地上市公司ESG披露情况正在逐渐改善,但整体披露率仍偏低。根据中诚信绿金发布的《2021年度ESG发展报告》,2021 年度上市公司定量字段平均披露率为 34.13%,定性字段平均披露率为25.02%,特别是环境维度的定量字段披露率最低,仅为16.20%。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白皮书》的数据,市值低于50亿元公司的披露率仅为12%,非国企上市公司披露率则为21%。上述数据距离港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仍然有较大差距(根据商道融绿2021年底发布的《港股上市公司2020财年ESG信息披露统计研究报告》,截至2021年7月31日,已于港交所披露易登载ESG信息的公司共计2,418家,港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达93.8%)
ESG数据库的差距也很明显。如刚才提到的JFE论文在研究中用到的关键数据是Trucost数据库,Trucost是企业级碳排放数据的提供商,数据涵盖 2005 年至 2018年期间的所有上市公司。Trucost数据覆盖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广泛的企业,平均每年覆盖5046家公司,约占全球市值的80%。而根据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秩鼎的统计,全部A股披露碳排放的上市公司占比仅为4%左右,目前也相对缺乏较为成熟的算法和数据库,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相信,迈向碳中和的过程中,资本市场、金融机构可担当重要角色,而业界通力合作是实现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希望以书籍和专业交流为引,抛砖引玉,促进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