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官方微信/微博
一是交易佣金持续加速下滑,传统通道业务收入难以为继。2015年前,传统经纪业务收入曾占据券商业绩的半壁江山,但由于缺少差异化,价格战成为主要竞争手段,从而导致证券交易佣金率持续下滑,从2008年的千分之1.67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万分之2.71,降幅达83.77%;经纪业务营收占比也从2008年的71%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25%。有数据显示,同样是牛市,2007年市场日均交易额1243亿元,带给行业交易佣金收入1541亿元,而2019年日均交易额5204亿元,是2007年的4倍,但行业交易佣金收入仅为787亿元,是2007年的一半,经纪业务营收贡献持续减弱,传统经纪业务已接近盈亏平衡点。
二是市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个人客户逐渐从交易市场淡出,通过产品实现机构化,并呈加速趋势,机构客户进入高速成长期。随着投融资工具的创新,市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般个人散户难以战胜市场。与此同时,公、私募基金作为市场机构专业投资者的代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从数量来看,公募基金从1996年的5只发展到如今的8969只,规模从1998年的107亿元发展到如今突破25万亿元;私募基金以2004年首只阳光私募赤子之心诞生为标志起步,2014年进入爆发式增长,私募管理人从4955家到如今的24569家,私募基金数量从7665只到如今的119268只,私募基金规模从1.49万亿元到如今的19.69万亿元。
从销售数据来看,近几年银行、券商及第三方销售机构金融产品销售规模快速增长。仅2021年四季度较2021年初相比,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量增长近2万亿元,增幅27.8%,其中券商保有量增幅5.9%;根据中证协公布的券商收入数据来看,2020年全年证券行业实现金融产品销售收入134.38亿元,同比增长148.76%;实现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48.03亿元,同比增长26.93%。
另外,在美国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70%,而我国机构投资者占比仅有0.23%,未来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还将继续增长,个人客户机构化趋势持续加速。
三是居民财富积累持续增长,财富管理需求旺盛,市场空间巨大。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中国也成为居民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2020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元,2018年以来复合增长率为13%。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群达到262万人,2018年以来复合增长率为15%;高净值人群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8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巨大的财富积累催生财富管理需求。而我国居民财富配置中,资本市场的配置跟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比例仍旧较低。2020年我国居民财富在资本市场的配置比例约16%,而美国为71%,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空间巨大。
四是财富管理业务收入多元且稳定,可长期持续发展。财富管理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围绕客户投融资需求的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这里的客户包括个人、企业和专业机构;从通常狭义的理解,财富管理业务是为追求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而提供的资产配置、资产隔离保护、财务税务规划及客户所需的其他综合金融服务。广义的财富管理收入涉及券商全业务收入,狭义财富管理收入体现在报表上主要为代销金融产品收入、投顾收入、与其他业务部门形成的协同收入等,任一收入费率都是交易佣金费率的数十倍;另外,财富管理业务核心收入由客户AUM增长决定,具有可持续性。
基金投顾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大时代到来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大致经历了四个关键时期:2002年蒙昧时期、2007年零售启蒙时期、2012年觉醒时期、2019年价值观重塑时期,在不同时期,以银行、券商为核心的两大主流机构都对财富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02年蒙昧时期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海外财富管理的先进理念开始从大洋彼岸进入中国,2002年3月加入WTO后第一家外资银行——花旗银行上海浦西分行开业,2002年9月汇丰银行推出“卓越理财中心”、东亚银行推出“显卓个人理财中心”,2002年10月招商银行正式发布“金葵花理财”产品和服务体系,这是中国银行业中第一个针对个人金融服务的理财品牌,标志着中国财富管理的起步。
2007年零售启蒙时期
到2007年,随着工建中交四大国有银行登陆资本市场,银行业的业务布局开始更贴近市场的思考,财富管理逐渐成为各家银行的战略性业务。2007年8月,招商银行私人银行成立,标志着中国财富管理体系化发展的萌芽。同时,2007年大牛市带来的财富效应也让居民理财意识逐步觉醒,公募基金完成了3万亿元大跨越;券商佣金自由化引发的佣金率下降,倒逼券商开始思考非通道业务,逐渐布局以公募基金销售为主的财富管理转型。
2012年觉醒时期
2012年2月,证监会批准众禄投顾、好买、诺亚、东方财富网4家机构成为首批独立基金销售公司,互联网进入财富管理市场,成为新生力量,从而促动各大银行、券商也开始线上化的布局。互联网广泛触达客户的业务模式,催生市场财富管理意识全面觉醒。券商龙头代表中信证券2011年开始搭建产品体系,2012年全面布局产品销售,开始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探索。2013年,东方证券在分支机构业务布局上开始尝试专注产品销售,2015年采用与子公司类似的事业部机制成立财富管理总部,在部门内部通过前中后台的设置,形成围绕客户及产品的服务闭环,实现了独立财务、独立人力、独立合规,并且自负盈亏。东方证券从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及考核激励等方面对传统券商财富管理转型进行了体系化的探索,也开始了“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向。
2019年价值观重塑时期
2019年10月,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开闸,开启了财富管理发展新里程。基金投顾实现了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的转变,从传统手续费收费模式向根据客户资产规模收费模式的转变,开始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最终收益,财富管理核心业务模式开始形成。
基金投顾倡导的买方思维之于财富管理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从短期来看,基金投顾作为财富管理的战略型业务,推动财富管理机构提升线上/线下获客能力、精准的用户识别能力、资产配置能力、策略开发供给能力、系统构建能力、投顾团队服务能力,即不断强化围绕客户构建的专业服务能力。从长期来看则是业务模式和观念的突围。
在业务模式方面,基金投顾核心要义是“三分投七分顾”,是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一般来说,资产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投资,是在某一细分投资领域或投资策略(例如股权、固定收益、不动产等)追求超越可比同类机构或管理人的业绩表现。而财富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客户,是在了解客户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全面金融规划与服务,综合管理客户的资产、负债和流动性,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资产管理通过产品的投资收益为客户创造价值,而财富管理基于对客户的了解,可将资产管理的价值跟客户需求和利益完美结合,最终实现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基金投顾重塑了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的业务模式,回归本源,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
在投资理念和服务理念方面,基金投顾基于资产配置的业务逻辑,可以平滑单一资产或产品的波动,并将各类资产的收益风险特征进行有效匹配,帮助投资人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这是一种投资理念的突围。推进过程中需要财富管理机构帮助投资者建立长期投资理念,引导投资者客观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长期专注的投资者教育,并贯穿投资者投前、投中、投后的各环节,而陪伴投资者逐渐成熟,回归理性的全过程的服务则是财富管理服务理念的突围。
此外,基金投顾引导居民加大对基金产品配置,实现了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资金供给,从而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