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正站在全球与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重要转折点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会对金融市场运行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大变局中,有国际经济金融治理格局的重构,有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摩擦与合作的模式重组,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与经济增长动力的培育,同时全球也共同面临着大流行病冲击、收入差距分化、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诸多经济挑战。以今天中国的经济规模以及与全球经济的密切联系,如果脱离全球经济趋势,很难看清楚中国的经济状况;同样,如果不考虑中国经济的走势,也难以清晰完整地把握全球经济。
有鉴于此,2021年11月25日晚,第100期“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特邀请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邢自强博士带来主题为“中国经济治理框架的转变和对市场的启示”的精彩讲座,分享他关于当前全球经济走向的研判和对中国经济治理框架转变的深刻认识,并对中国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此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第100期。经过100期的积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累计参与人数达60万人次,始终如一保持着高专业水准、国际化、开放多元的亮点与特色,目前在全国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成为北大汇丰商学院乃至深圳的一张学术名片。
11月25日晚,应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邀请,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邢自强博士做客“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带来主题为“中国经济治理框架的转变和对市场的启示”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第100期,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教授为讲座线上致辞。本次讲座反响热烈,小鹅通、钉钉、证券时报、北大金融校友联合会等多平台在线观看人次达4.1万。
巴曙松教授致辞
首先,巴曙松教授为第100期前沿讲堂致辞。巴曙松教授对邢自强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观众介绍了邢自强博士。邢自强博士,现任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曾任高盛执行董事和中金公司经济学家、副总经理。2000年,邢自强博士以省文科高考状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学,也是北大的杰出校友。2019-2021年,邢自强博士被国际《机构投资者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宏观研究第一名,他带领的团队于2008年荣获《新财富》宏观研究团队第一名。他主持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专题深度研究,包括中国监管新框架的影响、新型城市化和逆全球化下的全球产业链格局等。
巴曙松教授强调,前沿讲堂第100期及主题意义重大。他指出,当前我们正站在全球与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重要转折点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会对金融市场运行产生深远影响。在这个大变局中,有国际经济金融治理格局的重构,有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摩擦与合作的模式重组,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与经济增长动力的培育,同时全球也面临许多共同的经济挑战,例如,疫情的冲击与供应链的恢复,收入差距的持续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绿色金融的发展,等等。以今天中国的经济规模以及与全球经济的密切联系,如果脱离全球经济趋势,很难看清楚中国的经济状况;同样,如果不考虑中国经济的走势,也难以清晰完整地把握全球经济。因此,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邀请邢自强博士为观众剖析中国经济治理框架的转变和对资本市场的启示,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与趋势。
在随后的讲座中,邢自强博士以疫情后全球通胀情况分析为切入,介绍了全球发展的新趋势、新态势。他指出,短期内,美国供应端遇到许多挑战且未完全恢复,但需求端受刺激过热,短期通胀压力上升。在更深层次,美国长线通胀将会回升。因为过去三十年抑制全球通胀的“3Ts”因素,即全球化(Trade)、科技主导(Tech)、收入分配偏向巨头(Titan),都会在疫情后发生逆转。过去抑制全球通胀的力量,在疫情后可能不复存在。
这种逆转在疫情前体现为美国国内逐渐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其根源来自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问题。面对日渐加剧的贫富差距,拜登政府试图对之前的政策纠偏,调节收入分配。同时,拜登政府希望对科技巨头从反垄断、数字税、数据使用的隐私监管等方面着手,增强监管。在拜登政府政策影响下,抑制通胀的因素“3Ts”发生逆转,未来通胀可能会居高不下。
这一过程中,一些战略行业会发生投资回流,但总体上不会对中国产生太大影响。因为过去20年,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生产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生产领域取得了相当的优势。具体来说,战略信息敏感领域会发生产业回流,最终中美将各自建立一套独立的产业体系。相关中国企业可能会遭遇损失,但对支付、娱乐、互联网等行业的企业来说,未来充满机遇,这些企业很可能会在亚洲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实体经济之外,本轮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也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西方发达经济体全部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刺激政策,债务率进一步上升,这引发投资者忧虑,包括美元在内的货币将来是否面临长线通胀和贬值压力等。而中国在疫情当中所采取的货币政策一直是克制、自律和温和的,这促使全球投资者对于人民币的稳健性有更强认识,在资产配置、投资活动中越来越多地考虑中国市场。这样的资金流入,更可以弥补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债务压力。
接下来,在上述新趋势、新态势分析基础上,邢自强博士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经济治理框架转变的脉络。中国在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后,还面临着三大挑战,即企业巨头化带来的收入分配问题、全球化黄金时代结束和人口老龄化。为解决这些挑战,中国开始进行经济治理框架的转变,从纯粹的增长模式转向平衡、增长和安全的新模式,其中安全的含义丰富,包括了社会安全、数据安全、产业链安全、环境安全、金融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
邢博士介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在这一新框架下,首先,中国在继续取得发展成就的过程中,会更重视收入的分配,向中小商户和劳动者倾斜;第二,一些过去所谓的“黄金赛道”行业,由于其负外部性,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投资者需要对行业中的企业重新估值;第三,全球投资者对于在中国的投资理念要重置,投资决策要结合新的治理逻辑和产业政策。邢自强博士强调,共同富裕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财政政策会发生相应的改变,针对高收入群体的资本利得税、遗产税、房地产税等可能会逐步出台;对乡村、失业人士的扶持力度会加大。
新阶段发展的核心是高质量增长,对于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例如数字经济和碳达峰行业,国家既要监管也要容忍创新。中国监管层近期的多个动作,包括教育、房地产、互联网公司等,看似疾风骤雨,实则暗含着“稳发展”的逻辑,旨在最快速度补上“漏洞”。对于这些行业的前景,邢自强博士依然看好。对于房地产行业,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决策层会避免硬着陆。未来几个月,一方面会通过政策对冲房市下行风险,与此同时也会增加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尽量降低房地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最后,邢自强博士分享了他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他判断,中国经济在未来十五年的平均增速会稍有回落,但仍比较可观。随着新的监管体系、治理框架落成,中国将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环境治理、降低不合理杠杆率等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增加社会运营成本,过去那种爆发式的野蛮增长阶段已经离我们远去,企业投资层面也会随之略有放缓。尽管增速略有下降,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依然会持续改进,并帮助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这一发展目标,还是要靠改革,中国已经完成城市化1.0阶段,下一步要继续改革,进入城市化2.0阶段。这些改革包括户籍政策、社保制度的改进;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如通勤高铁、可再生能源等。
邢自强博士认为,在迈向城市化下一阶段过程中,对于各个行业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第一类行业处在起飞阶段,包括医疗服务、物业管理、养老服务、健康保险、旅游、免税购物等;第二类是新兴行业,这些行业随着科技和服务结合才会面世,现在尚未存在,但在未来5-8年有望出现大幅逆转;第三类则是有可能遭遇危机的转型行业,如今正红火的游戏、零食等行业,随着未来年轻人口的大幅萎缩,可能会面对市场急剧缩小的窘境。
邢博士介绍不同行业前景
放眼国际,邢自强博士相信,中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前途光明。从基本面的角度分析,以中国在全球生产链中的地位,海外无法做到彻底与中国脱钩。在5G和6G、量子通讯、物联网、区块链、自动驾驶、新材料等领域,中国科研能力的积累深厚,储备了较多的人才和专利。只要继续尊重企业家精神,发挥社会经济的活力,继续城市化改革,中国企业的研发活力也会继续保持。受益于中国独特的体制与企业的研发活力,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世界、两套科技标准”局面,中国经济将依旧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进入提问环节,观众们踊跃提问,邢自强博士就中国的国企改革、高科技尖端领域保护、“双碳”战略、共同富裕、城乡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精彩解答。
此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第100期。自2016年4月7日启动并举行首场讲座以来,经过100期的积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累计参与人数达60万人次,不但该系列讲座的知名度、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也因为金融业本身的发展和相关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提升,“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目前在全国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成为北大汇丰商学院乃至深圳的一张学术名片。
巴曙松教授为“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启动及首讲致辞
海闻院长为“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首讲嘉宾唐斌赠送纪念品
唐斌做客北大汇丰,开启金融前沿讲堂
在此次讲座致辞中,巴曙松教授还特别回顾了“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从启动到举办100期的历程,并总结了该系列讲座的主要特色:一是涉及的领域和主题多元,能灵敏触达金融体系不同细分专业领域;二是立足金融市场前沿,体现了专业的前瞻性;三是强调以国际化视野思考中国现实问题;四是注重推动金融专业经验不断总结积累并理论化系统化。
第100期“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将持续组织“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北大汇丰金融茶座”“北大汇丰金融云学堂”“北大汇丰金融云书会”以及系列主题研讨会等活动,继续与金融界有识之士和各方朋友一起共同探索和努力,不断推动金融领域学界与业界的交流互动和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尤其是为中国经济金融政策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和建议。
撰稿:靳枭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