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前沿研究|上了名牌大学,工资就会高吗?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生育自由与偏见“绑架”
一般而言,从事非规范行为(或被社会成员视为反常行为)的个人更可能受到偏见。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鼓励生育,因而没有孩子的个人也可能成为受偏见的对象。本文作者认为,一个人因没有子女而处于相对消极境地的程度,可能会受性别、不生孩子的原因和社会支配倾向(个体对不同群体间关系平等性的一般性偏好)等因素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有子女或无法生育的人,自愿不生育和不明原因无子女的人会受到更多偏见,且无子女的女性并未比没有子女的男性得到更负面的评价,评价也不会随感知者性别的变化而变化。但那些社会支配倾向较高的感知者对无子女的人的评价更为负面,且男性违反传统社会规范(如自愿不生育)会比女性受到更负面的评价。
 
Iverson H, Lindsay B, MacInnis C C. You Don’t Want Kids?!: Exploring Evaluations of Those without Children[J].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20, 160(5): 719-733.

 

NBER Working Paper

碳定价政策与电动汽车政策并不总是互补的

大多数国家的环境政策都由各种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组成,因为当多重外部性存在时,可能需要多种政策工具。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数量政策工具和价格政策工具的结合会降低或消除某一工具的有效性。本文作者实证分析了电动汽车支持政策和碳定价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这两个政策可能并不总是互补的,当碳价格处于一个较温和(不高不低)的范围内时,碳定价政策可能会降低电动汽车政策的激励效应。这是因为,碳定价可以重新调整发电调度,较低的碳价会增加电力需求,减缓燃煤电厂的退役。但是,在燃煤发电使用极少,或碳价格极高,或可再生能源极其便宜的地区,碳定价政策与电动汽车政策相排斥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Gillingham K, Ovaere M, Weber S M. Carbon Policy and the Emissions Implications of Electric Vehicles[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21.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上了名牌大学,工资就会高吗?

精英教育被认为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渠道之一,但现有学术研究对中国的精英教育鲜有关注。2018年,中国970万考生中有81%被大学录取,但只有不到5%的考生被排名前100的大学录取。本文作者利用高考分数线,研究了中国名牌大学(作者定义排名前100的大学为名牌大学)的准入及其对毕业生工资的影响。作者收集了来自31个大陆省份约4万名学生的高考成绩、第一份工作、个人和父母特征、学校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数据,研究表明,中国存在精英教育的工作溢价,上名牌大学会使平均月工资增加28%-45%。也就是说,高考分数确实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以微小差距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来说,回报和溢价是很明显的。
 
Jia R, Li H. Just Above the Exam Cutoff Score: Elite College Admission and Wages in China[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21, 196: 104371.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持续居家办公的决定或许是明智的

事件系统理论(EST)认为,关键事件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作者认为,居家办公命令和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是典型的关键事件。为进一步研究这些事件如何影响人群整体的情绪以及其影响轨迹的演变,作者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2020年3月1日至7月1日期间的156万条Twitter推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居家办公命令开始时,公众对居家办公的“愤怒”“厌恶”等情绪大幅下降、“欢乐”情绪立即大幅上升,在命令结束时,公众的“愤怒”“厌恶”大幅上升、“欢乐”立即大幅下降,且这些影响随着时间而消退。作者认为,持续居家办公的决定或许是明智的。
 
MinH, Peng Y, Shoss M, et al.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o Investigate the Public’s Emotional Responses to Work from Home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21, 106(2):214.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如何更加低碳地享用一杯好咖啡?

通常,消费者会将咖啡视为不会产生任何温室气体排放的“自然产品”。但咖啡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因为它是一种氮密集型植物,价值链长且复杂。本文作者探究了德国咖啡消费者对于碳中和认证标签、直接贸易采购声明和公平贸易认证标签等的支付意愿。研究发现,富裕消费者对具有碳中和标签的精品咖啡平均意愿支付溢价是每250克咖啡1.77欧元,虽然低于直接贸易采购、公平贸易等道德标签,但超过了碳中和认证的边际成本;含碳中和认证标签的产品更有可能被价格敏感度较低且受过高等教育的消费者购买。因此,如果政策能够充分提供有关农业食品部门碳足迹的信息,消费者对碳中和认证的偏好将增加,从而创造出一种潜在的需求侧工具来缓解气候变化。
 
Birkenberg A, Narjes M E, Weinmann B, et al. The Potential of Carbon Neutral Labeling to Engage Coffee Consumers i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278: 123621.
 

Human Relations

市场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师生关系重塑

在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需求下,传统的师生关系被彻底重塑。在新型的教育关系中,教师被重新塑造为专业服务工作者的角色:学生付费学习,教师的任务就是保障这些主权消费者的满意度。本文就教师在市场化的高等教育环境中与学生互动的经历进行了心理社会学分析,说明了教师应如何制定各种防御机制来应对学生作为“权威人物”无意识产生的依赖、从属、脆弱和怨恨的情绪。教学制度与教师的职业责任相辅相成,用以照顾高度焦虑和脆弱的学生。同时,市场化造成的不断变化的权利差异加大了师生关系中情绪反应的发生概率。本文作者指出,对学生“集体关怀”的组织话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会诱发学生产生严重的矛盾情绪,从而极大地加剧了对教师的心理需求。

 

Nixon E, Scullion R. Academic Labour as Professional Service Work? A Psychosocial Analysis of Emotion in Lecturer–Student Relations under Marketization[J]. Human Relations, 2021: 00187267211022270.

 

PNAS

男性更喜欢“走极端”的证据

男性和女性在基本经济偏好上表现出的性别差异,导致他们做出许多截然不同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分析性别差异在某些偏好上的不同形式,本文作者研究了两种性别之间的平均差异,针对97个样本中的5万多名参与者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实验数据显示,男性往往呈现出更大的偏好差异。时间、风险和社交这三项偏好上的性别差异是决定男女差异的重要因素,男性更可能具有极端的时间、风险和社交偏好,而女性在这三方面更可能只具有中等偏好。作者还发现,有时只有男性才具有极大的偏好差异,而男性有时表现出的偏好差异远远高于两种性别之间的平均差异。研究认为,走极端不一定“是坏的”,它既可能带来积极结果,也可能是消极结果。
 
Christian et al., Converging Evidence for Greater Male Variability in Time, Risk, and Social Preferences, PNAS, 2021,DOI:10.1073/pnas.2026112118.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正念冥想疗法的利与弊

美国布朗大学开展了一项针对心理治疗及其不良反应的研究。该研究招募了96名18-65岁具有不同程度抑郁或消极情绪的参与者,他们在完成为期8周的正念认知疗法后,回答与冥想的不良反应相关的问题。研究发现,包括正念疗法在内的所有心理治疗或多或少都会造成一些伤害。83%的正念疗法会产生至少一种与冥想相关的不良反应;58%的参与者报告了与正念冥想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噩梦、创伤性经历的重新体验、焦虑、过度刺激、不真实感;37%的参与者报告了与冥想相关的功能受损(如工作和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减弱),6%-14%的参与者报告了持续性的不良反应。然而,许多报告了不良反应的参与者,同时也报告了抑郁状态的改善。可见,冥想带来的不良反应和正面治疗效果同时存在。
 
Britton W B, Lindahl J R, Cooper D J, et al. Defining and Measuring Meditation-Related Adverse Effects in Mindfulness-Based Programs[J].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21: 2167702621996340.
 
本文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