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从公募基金发展观察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转型进程
9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做了题为“从公募基金发展观察中国经济金融体系的转型进程”的主题致辞。巴曙松教授强调探讨公募基金的发展问题有助于中国居民调整资产结构、扩大金融资产的配置占比,有助于企业调整融资结构、扩大股权融资、扩大资本市场融资,有助于中国优化国家资产负债表。本文为巴曙松教授致辞实录整理。

致辞 / 巴曙松教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以下为致辞全文实录
 
非常欢迎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参加今天举办的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的第三十六期。今天是由姚文强先生来讲公募基金的发展的趋势。
 
我之所以特地要在讲座开始之前专门来做这么一个致辞,一方面是表示热烈的欢迎,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是这个讲座的主办机构之一,我作为这个系列讲座的具体推动者之一,希望这个讲座能够高水平地坚持下去,能够让在校的老师和同学多一个经济金融专业交流的平台,联系学界、业界和政策界的纽带;同时,我同我专门邀请来主讲的专家姚文强先生也有非常愉快的合作。
 
大家从姚文强先生的简介可以看到,他是华科经济学院的校友,同时他也是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的副秘书长,而正好我现在也受学校委托,担任这个基金会的理事长,我们这个系列讲座,就是基金会推出的一个重要的工作。而姚文强先生非常热心母校和经济学院的工作,在基金会的各项募资、推广,以及积极扩大基金会的影响方面做出了持续的努力和贡献;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基金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能够继续在经济学界传播张培刚先生的学术思想与风范,得益于许多像姚文强先生这样的朋友的共同参与。
 
最近,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基金会刚刚完成了今年的优秀成果奖和青年学者奖的评选,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发展经济学领域的成果和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奖,更是在青年学者中广受关注,最近几年评选出来的青年学者奖,都可以说是经济学界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像张培刚先生年少成名一样,也在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就积累了非常突出的中文与英文发表的成果。今年的青年学者奖评选时,评选专家都表示,进入终评的十几位优秀青年学者,评出任何一位获奖,经济学界都能接受,因为成果都非常出色,要在这十几位中评选出三位来,非常不容易。我介绍这些,是希望大家了解一下基金会这些年在努力推动的工作,这些工作背后,有许多老师和同学、校友的关心和支持。
 
姚文强先生在简介中还有一个职务,就是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的秘书长。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成立刚刚一年后,就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组织,在深圳市也就仅仅有两家,学会成立以来做了几个系列的讲座,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比如说全球大湾区金融家大讲堂、企业家讲堂,其具体的执行者之一就是姚文强先生。我是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创建成立时候的会长,算是创会会长,所以跟他在这个学会的建设和发展中,也有密切的合作。因此,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够邀请他来参加我们的系列讲座,作为我们这个系列讲座的第三十六讲的主讲专家。
 
华中科技大学学风朴实,“学在华工”的务实给我们这些毕业生打下了鲜明的性格底色,我所理解的华科校风,就是在面对科学、面对社会、面对市场、面对自己时,保持诚实谦卑,保持反思和理性思考的能力,同时华中科技大学理工和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的发展,也给毕业生良好的知识结构,以经管学科为例,在张培刚先生、林少宫先生等的带领下,整个教学培养体系有国际视野,有独特的专业优势和扎实的理工科基础,从而在一个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中培养了大量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些人往往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务实而视野开阔,在公募基金界,就有不少优秀的校友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姚文强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这个系列讲座的定位是金融市场发展前沿,但是无论是金融市场发展还是经济发展,其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和张培刚先生奠定的发展经济学所强调的是一以贯之的。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基金会的官方网站上,就专门写了张老的一句话,说:“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开放式地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探索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如何转变为工业强国的可行途径”。把它细化和对应到经济发展大框架中的金融市场发展,那就是要立足中国的金融市场的特征,总结和把握其发展的特定逻辑,同时,也要面向世界大趋势,保持开放的视野,借鉴全球公募基金发展的经验,探讨公募基金业发展的轨迹。
 
对于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放到当下的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与转型来说,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中国的基金业发展起步的初期,我曾经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评审委员,参与当时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成立、发产品等的评议工作,也担任过企业年金资格评委等,所以与公募基金界交流比较多,可以说是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发展的一个见证者,近年来我自己也每年组织编写《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年度报告,迄今已经坚持了十四五年。如果说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运行的晴雨表,那我们也可进一步说,公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行业,也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晴雨表。公募基金一头连接着广大的投资者,另一头连接着资本市场上的这些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所以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活动的中介和桥梁。因此,从公募基金的发展这一个切入点,可以观察整个金融市场的演变趋势和脉络。
 
当前我们讨论公募基金发展这个问题时,其现实意义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从居民角度来说,当前中国的居民实际上处于资产结构的显著调整的转折点上。如果把中国居民的资产结构和发达国家对比,就可以看到房地产的占比明显偏高。在中国的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在整个房地产市场还存在明显的供需缺口的时期,投资房地产在当时应当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当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中后期,特别是当前已经进入到房地产供求在全国大致平衡、只存在局部结构性失衡的情况下,目前居民资产结构中过高的房地产资产的占比,无疑对居民来说是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的。对于居民的资产结构来说,降低房地产资产的占比,扩大金融资产,特别是提高家庭资产中公募基金等资产配置的占比,可能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伴随整个中国经济转型、金融市场发展过程的大趋势,当然具体的基金配置方案需要根据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偏好和生命周期来选择,但是这个大趋势应当是越来越明显的。
 
第二,从企业来说,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下,企业都很关注怎么控制杠杆率,降低杠杆过高带来的风险,房地产是其中的典型。中国此次应对新冠疫情,之所以还能够通过适度加杠杆来进行适当的政策刺激,就是因为在前几年宏观政策及时推动了去杠杆,腾出了一定的政策空间。但是持续过高的杠杆,肯定蕴含着显著的宏观风险和系统风险。那怎么降低杠杆率呢?除了不再继续大水漫灌、盲目扩张信贷之外,还要调整融资结构,扩大股权融资,扩大资本市场融资。一个活跃的公募基金市场确实就是扩大直接融资非常有力的支持。
 
如果观察欧美基金和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在直接融资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大量新的上市公司。那怎么去投资这些上市公司,对这些公司进行估值,就需要更多更复杂的专业知识。很多中小投资者,可能不一定就有那么多时间精力和专业能力去了解,那么就需要更多通过基金这种形式,变小钱为大钱,由专业的机构去做专业的投资。所以资本市场发展的过程,通常会伴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明显提升的过程,这也是整个资本市场变得更加理性的一个演变历程。
 
第三,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角度,中国也面临着一个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如果观察中国的国家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到,中国的储蓄率高,随着人口逐步老龄化虽然储蓄率有所降低,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高的,不过,从资产段看,中国对外的资产往往是债券为主,比如中国持有美国的大量国债,但是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往往以股权投资居多,所以这个中间就存在着一个收益水平的巨大差距。要改善国家资产负债表,就要提升中国对外的资产的收益水平,降低对外负债的成本,从宏观层面来改善国家的资产负债表,这个过程就有待于本土金融市场的发展,有待于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公募基金积极的参与推动。例如,香港市场有很多优秀的上市公司,而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之后,使得国内投资者投资香港市场更为方便。但是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当前投资港股通的这些QDII、加上投资港股通的公募基金,占整个中国内地的股权类和混合类的公募基金的比重,也就是个位数,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今天我们讨论公募基金的发展趋势,我们专门请姚文强先生来讲这个主题,除了说要了解公募基金发展的一些新的动态,把握金融市场发展前沿之外,我们更要把它放到当下的宏观经济金融的大背景下来考察,通过分析公募基金的发展,来把握整个经济金融的转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再一次感谢各位老师,感谢各位同学积极踊跃的参加,也非常感谢姚文强先生专程到学校来做这个讲座。感谢各位组织者细心认真的组织,希望大家通过这个讲座有所收获。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