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联涛:新经济理论:中西合一
21世纪,中国跻身经济大国行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地缘政治、气候变化、金融和科技等层面的重重危机与考验。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如何在离散化的因素、事件和趋势之间建立联系?本次讲座,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先生综合运用中西方的系统性思维,梳理了大国竞争的历史,探讨中西方思维体系的异同;并使用中国国学和量子思维分析金融问题;讲座还探讨了数字化对金融的影响。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教授在讲座后发表了精彩点评。
 
 
11月12日晚,应巴曙松教授邀请,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先生做客“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带来主题为“新经济理论:中西合一”的线上精彩分享。根据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本次讲座采取线上直播的形式,共1995余人次观看,收获7413个点赞。
 
沈联涛先生曾任香港证监会主席,现在是布里斯托大学的署理名誉校长和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的杰出研究员,同时他也担任马来西亚宏愿开放大学乔治市开放及高等研究院的主席。他获得布里斯托大学颁授经济学一级荣誉学位,及布里斯托大学和马来亚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他也是马来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他曾担任中央银行家及金融监管者。目前他定期在项目组织、亚洲新闻网络,以及中国和亚洲多份主要经济杂志和报章就金融和经济等话题撰写文章。
 
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先生
 
讲座开始,沈联涛先生首先回顾了大国竞争的历史,并探讨中国系统思维与西方新古典经济学思维之间的差异。沈先生指出,在轴心时期,中国和西方的世界观与哲学思维具有很多相似性。但随后,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基督教的传播使得以线型逻辑为主线的思维逻辑在西方占据主流,国学则从周易走向二元论/复杂系统思路,西方与中国的哲学与系统愈行愈远。与过去围绕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竞争不同,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才是决定大国之争的关键。
 
沈联涛先生探讨中西方系统思维差异
 
随后,沈联涛先生使用量子思维和中国古典思维来思考当前的金融问题。他指出,在复杂适应系统中,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等功能。疫情过后虚拟货币使用量的激增以及QE表明,货币作为一种虚拟资产,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可在不可分割的存量资产(如土地)与便于交易的流量资产份额之间相互转换;二是可在当前价值与未来价值之间相互转换;三是其发行过程中会出现价值(能量)损耗。在古典国学方面,沈先生列举分析了《货殖列传》、《汉书·食货志》、《管子·四维》等传统国学著作中蕴含的经济原理,并介绍了法家在监管方面极具现代性的观点主张。他认为,法家在监管方面“形名学”正是信息不对称的体现。为确保名与形的一致,确保有效信息生成,就需要树立客观评价标准,对监管的具体流程进行控制。总之,统治者进行政策制定时,需要全盘考虑,转变思维方式,避免思维盲点。
 
沈联涛先生分析法家主张的监管理念
 
最后,沈先生探讨了数字化和技术对金融的影响。数字经济已经颠覆性地改变了金融业的商业模式,监管机构也需要更新其监管工具。政策制定和商业模式的构建需要综合运用中西方的系统性思维,建立清晰的公司治理目标、基准和业绩评估标准,同时建立起自我约束、监管约束和市场约束。他认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应提升公众对金融科技的认识,更新监管工具,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挖掘数据,确认金融社会的服务质量、资产质量、风险管理水平、治理结构,从而维持数字信息时代下金融体制的稳健。
 
在点评环节,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教授指出,在中西方传统文化制度的差异性上,中国强调大系统、家国情怀、知行合一,西方注重个人主义、市场和信用。过去几十年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形成了目前的国际地缘政治状况——大国竞争,竞争中的关键推动力之一便是公司制度的引进,同时,金融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强。肖教授表示,未来的世界将是数字化的世界,特别是在金融市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会越来越重要,这也是研究中西合一的重要思维方向。
 
肖耿教授点评
 
在提问环节,沈联涛先生详尽解答了区块链技术对全球金融格局的影响、未来全球供应链布局的可能趋势、如何看待财政赤字货币化等问题。直播结束后,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公关媒体办公室主任本力老师代表北大汇丰金融研究院对沈联涛先生表示感谢。
 
沈联涛先生与在线观众互动
 
此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第86期。“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承办,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作为学术支持。“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将继续邀请业界权威人士讲授金融前沿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北大学子打造聚焦金融市场最新趋势与动态的优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