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我所知道的天命
“承认人力不可为的消极中,始终也有一份不负天命的积极。”这是巴曙松教授的人生感悟。本文为巴曙松教授于今日头条发布的原创散文,敬请阅读。


文 / 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关于知天命,有十分积极的理解,强调不可辜负因缘际会所提供给自己的机缘,所谓“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也有十分消极的理解,五十岁以前的孜孜以求,一转身就化为五十岁所终于醒悟的不可强求。

 

在一些积极、一些消极之间,迈入知天命之年。

 

香港大幅降低了生物医药企业的上市门槛,我期待这个改革会有助于大幅提升人的平均寿命到一百岁。以一百岁的寿命来预期,五十岁是行到中途了,人生的大致轮廓、悲欢起落,依稀可辨。会把自己的人生轨迹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观照,慢慢也理解了人生中那些遥相呼应的因果;理解了自己所处的时代、所在的环境,自己在这样的时代和环境所可以努力做到、以及即使努力也难以做到的事情;也理解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之间,我是如何慢慢理解天命的?

 

首先,知天命,就是完全地接受了自己,不苛责自己也不过于纵容自己。站在镜子前,很自然地看到鬓已微霜、身材又有发福,接受了一个象自己这样一路走来的人应当就是这个样子。接受了自己的成长轨迹、生活环境、家庭与工作。接受了自己,也就理解了一个人是如何一路春夏秋冬地走过来,也就有了更多的同理心,理解了每一个人有其不容易的地方。不苛责自己,还因为相信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不争一时,也更没有必要那么机关算尽、锱铢必较。

 

其次,知天命,就是知道了事情的成败,努力固然重要,机缘乃至运气影响往往更大。也知道即使努力了,事情未必成功,这个时候的努力,也许是为了让自己将来不后悔,也许就是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倔强支持。人和人的一点差距,往往也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的不甘心与倔强。同样也知道,有时候的成功,真的是因为运气,一帆风顺的时候,不要处处归结为自己的英明神武,因为运气既然有好的时候,也自然可能还会有不好的时候。

 

第三,知天命,就是努力去发现自己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地方。一个人的经历和眼光,会形成独特的判断,他也会因此看到社会中的种种需要,如果资源恰好也具备,他往往也就能成就或大或小的事情,这也就是所谓一个人往往是为一件使命而来的含义。一个巨大的平台,以及闪亮的聚光灯,可能会放大台上主角的光芒,而容易忽视拥挤人群中鼓掌的普通人。知天命,是不轻易仰望,也不轻易蔑视。高谈阔论的书生,也要留出一点空间给舟中的同行人伸伸脚。当观众的时候,真诚地鼓掌;在自己的舞台上时,就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第四,知天命,就是不要辜负那些关爱你、信任你、支持你、与你或长或短地同行的人们。几十年走下来,有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失在人海中,即使是同在一个城市,也常常是相忘于江湖一般的不再相见。不辜负信任,既是为那一份信任而产生的责任,也因为这些信任与陪伴,往往定义了你人生中一段时光的意义。忘记你对人提供的帮助,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真的可以让人心中始终有一些温情,因为你不会纠结你帮助过的人是否知恩图报还是过河拆桥,而是感念那么多人曾经热心的帮助过你信任着你。

 

第五,知天命,就是知道人生要有点趣味,有点爱好,不为什么功利的目的,一顿美食,一本好书,一趟美好的旅行,是生活对我们付出努力的犒劳,也让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多元的色彩。

 

第六,知天命,就是不过分委屈自己,也不过早放弃自己。不委屈自己,就是尽量干自己喜欢的工作,与自己喜欢的人做同事,尽量要保持自己可以轻松真实说话的空间,尽量呆在自己喜欢的城市,住在自己喜欢的房子里。不过早放弃自己,就是经常想想自己年轻时对倚老卖老暮气沉沉的反感,经常也尝试尝试新的事情、补充新的知识,人体细胞过几年就会全部更新一次,人的知识当然也必然要相应的更新。到知天命之年依然健康、有趣味而且努力地工作和生活,既是让长辈放心,也是对家庭的责任,还是晚辈无声的榜样。晚上哄孩子睡觉时,小朋友常常会说:你在我睡着后再去工作的话,不要工作的太晚。我相信自己这样勤奋的真实状态,胜过许多无趣的唠叨。

 

这些信手写来的散漫心得,很难说是积极还是消极,这大概就是天命的本意所在,承认人力不可为的消极中,始终也有一份不负天命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