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质与监管的逻辑丨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56期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具有什么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又该如何对金融存在的风险进行监管?本期金融前沿讲堂,肖远企先生通过梳理金融演变、分析国际和国内金融体系、讲述金融危机背后的故事及其根源,从而阐述金融监管的逻辑、使命和挑战。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教授出席讲座并做精彩点评。
 
 

2019年3月9日晚,应巴曙松教授邀请,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先生做客“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带来主题为《金融的本质与监管的逻辑》的精彩讲座。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任颋教授出席并致辞,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出席讲座并做精彩点评。

 

一、金融与金融监管:理论视角和历史演进
 

金融在人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跟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如此密切相关。回溯历史,伴随着经济、社会活动的扩展,金融产生并发展于人们日益增长的支付、安全和投资需求。而对金融机构来说,由于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公众存款,加之金融业固有的信息不对称特点,如果金融机构出现风险,将带来很高的社会成本。正因为这些特点,金融业在世界所有国家都是特许行业,是受到高度管制、高度监管的行业,这也将金融监管发展成一门重要的学科。

 

整个金融发展的历史几乎伴随着大小金融危机。如古代西汉王莽币制改革,16世纪西班牙多轮主权危机,20世纪亚洲金融危机和本轮全球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在总结历次危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是由于黄金兑付危机和汇率危机,美国格拉斯蒂格法案的颁布则是对大萧条前金融泡沫的纠正,前者奠定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架构与汇率制度,后者对银行的职能范围和营业地点进行严格区分。

 

二、金融的本质:金融中介与监管要素

 

要真正把握金融发展规律,认识金融监管的基本逻辑,就需要深入理解金融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从金融活动角度来看,金融业务的客体是“钱”,而主体则是金融机构对“钱”的管理。因此金融活动本质上既是货币流通的中介,也是连接不同经济主体的中介,中介(intermediary)也自然就是金融的本质职能。而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金融中介职能也与经济体系发展经历同步的演变。最初,金融产生于人们的便利需求,这一阶段的金融服务以支付汇款为主,职能体现为支付中介。在工业化起步以后,随着社会生产效率提高,融资需求和资金管理的安全需求更加旺盛,以银行为代表的专业化机构快速发展,此时金融中介的主要职能表现为信用中介。而随着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间接融资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以证券交易为代表的直接融资迅速发展,这就催生了金融的第三个中介职能:撮合中介。从金融中介的这三种职能的演变,也能更好的理解金融在社会经济中作用的演进,从支付中介的“搬运工”,发展到信用中介的“助推器”,并成为撮合中介的“创造者”。到今天,金融仍然以中介为其本质,而支付、信用和撮合也依然构成了其基本职能。

 

人们为什么需要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是必需的吗?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方面,因为经济活动普遍存在各种信息不对称,包括资源配置不对称、供需信息不对称、价格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信息不对称等。二是处理信息的专业能力差异。金融中介之所以能满足人们对于便利、安全和增值的需求,其信用和信息是基础,而这都依赖于金融中介在信息收集、加工、输出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这也往往是普通非专业人才所缺乏的。

 

因此,理论上说,金融中介的产生,是为了弥补信息不对称和专业能力不平衡的自然沟壑,提高市场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最终目标就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提出的“完备市场”。但是历次金融危机表明,金融中介未能弥补上述缺陷而构建完备市场,例如长期让经济学家着迷的一般均衡模型,即使发展到A-D模型的顶峰阶段,反而暴露了金融机构无法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市场非理性和交易成本等问题,换言之,完全由市场自我修复是不可能的,这就凸显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金融监管好比为金融机构行使中介职能构筑的防线,其基本逻辑包括以下层次。从原理角度,金融监管是代替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做出约束。从内容角度,金融监管与金融中介职能对应,应当确保支付中介的基础设施稳定,信用中介资本充足,撮合中介符合市场透明度等合规要求。从目标层面,金融监管要确保单体机构稳健经营,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金融体系稳定,保护消费者权益。最后,从危机后最新视角来看,金融监管还应建立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的双峰机制。

 

三、危机的反思:新时代,新视角

 

金融危机引发了对金融体系和监管的全面反思,并促成了力度空前的国际金融监管,总体来看包括以下五个层面:首先是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监管。英国于2013年颁布了《银行改革法案》,提出“围栏要求”,隔离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美国在《多德-弗兰克法案》中提出了沃尔克法则,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压力测试有更严格的要求。第二是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影子银行具有风险不透明、监管薄弱且相互关联的特点,通过引导非银行金融中介转化为稳健的市场融资机构,为未来金融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是要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强化资本水平和监管标准。第四要规范金融创新监管,如新的科技应用领域监管。第五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监管标准制定并强化标准实施的一致性,构建公平的国际竞争平台。

 

四、金融的展望:在创新中前行

 

历史表明,金融与科技历来相互促进、相互推动,金融发展的里程碑背后都有科技革命的支撑。未来,金融仍然充满生机,因为金融产生的两个本质来源将长期存在。信息社会和大数据造成信息不对称更加广泛,而经济活动复杂化、信息处理更加专业、人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差异加大,使得专业管理能力仍然为必须,甚至壁垒更高。虽然金融业的服务方式、场景将发生较大变化,但人们对金融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和多层次化,正如历次科技革命对金融业的推动一样,未来金融业人将在拥抱科技的进程中不断自我改进,焕发出新的力量。

 

肖远企先生的精彩演讲结束后,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巴曙松教授对肖远企先生的讲座进行了总结与点评。他指出,肖远企先生对金融本质的回顾和金融监管的逻辑梳理有理论架构的支持、有逻辑体系的支撑,令人受益良多。

 

巴曙松教授说:“格林斯潘在退任后曾反思,我们能够避免金融危机吗?他的答案是不能,因为这是人性的使然。在金融市场的繁荣时期,人们总想要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繁荣,从而引发泡沫与金融危机。”在放大的人性深渊中,监管者保持清醒和谨慎是非常不易的,怎么去理解监管者的逻辑,理解支撑监管者决策的立场、理念,如何使监管者和市场在相互理解中互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补充道,金融业已经迈过盲目扩张的阶段,步入了需要审慎发展、风险管理进而成熟发展的阶段。因此,肖远企先生给大家的提醒非常宝贵。对同学们来说,要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发展;对从业人员来说,要提升专业能力;就未来的方向选择上来说,未来的风险管理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将持续上升,会对相关的人才有一定的需求。对一个合格的金融研究者和监管者的要求则是,能够通过对金融业的表现、对人性的观察,探寻金融发展的本质,理解经济周期、社会文化,对金融体系运作形成更贴切判断。

 

巴曙松教授也再一次表达了对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系列讲座的愿景与期望:“我希望连起来看的时候,我们开办的一系列金融前沿讲座是一部关于金融前沿领域知识与实践的活页版教材。”一般关于金融前沿的问题通常会在数十年后才进入教科书,而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则带领同学们了解到了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趋势与问题,肖远企先生本次讲座就是为前沿讲堂在金融监管领域补上了重要一章。

 

在问答环节中,肖远企先生就大家提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如何防止银行加速向民企或小微企业贷款后坏账上升的风险”、“如何进行风险管控”等问题做出了耐心的解答。

 

此次讲座是“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第56期。“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承办,深圳市资产管理学会作为学术支持。“金融前沿讲堂”将继续邀请业界权威人士讲授金融前沿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北大学子打造聚焦金融市场最新趋势与动态的优质平台。

 

撰稿:喻奇 

摄影:金颖琦

本篇编辑:都闻心